在當今互聯網爲主流的社會中,信息安全成爲了各國都非常重視的一個方面,畢竟稍有不慎就會被其他國家竊取機密,從而對國家造成相當大的損失。而要保護信息安全,那麼研究自己的芯片就顯得至關重要,畢竟如果大量使用其他國家提供的芯片的話,那麼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在裏面做手腳,從而危害我國的公共安全。

不過遺憾的是,由於我國的互聯網技術起步較晚,因此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很難研製出屬於自己的芯片,這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得不依賴於美國的提供,基本上每年花費在芯片進口上的數額就能達到兩萬億之巨。而且美國人出於芯片壟斷的意圖,因此堅決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所以我國科學家也很難在芯片研究上取得突破。

但儘管就是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我國的科研人員也一直沒有放棄努力,他們儘可能的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資源,只爲了幫助國家擁有屬於自己的芯片。而在國家的號召之下,我國還有一位80歲高齡的老人也再次出山,並且她順利研製出宇宙芯片打破美國壟斷,爲國每年省下數萬億!

這位老人叫做黃令儀,她堪稱是我國的國寶級科學家,而她最令人熟知的成就,就是我們所的龍芯芯片。黃令儀原名廖文蒂,她曾是我國的兩彈元勳,並且在功成名就之後選擇了歸隱。原本老人正是安享晚年的時候,但她卻深深體會到了國家沒有芯片的窘境,出於使命感和責任感,因此她毅然選擇重新出山,決心幫助國家完成芯片研製。

爲了製造出滿足國家安全的智能芯片,國家特意創建了計算機二部,也就是我們熟知的“156”。在這個部門中,黃令儀老人和無數年輕人一起開始了緊張的研究工作,他們有時一天甚至要工作13個小時,只爲了早日幫助國家造出芯片。而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之下,龍芯一號很快就面世了,而且隨着技術和經驗的積累,更多型號的優質芯片也陸續推出,我國也徹底打破了芯片荒。在2015年的時候,我國所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還裝上了宇宙級龍芯芯片,而這一突破,徹底打破了美國的壟斷,我國也到了告別依賴他國芯片供給的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