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是中國電影發展的黃金期,雖然技術有限、資本有限,但創意和幹勁無限,因此誕生了無數部佳片。

對創作者來說,那是電影創作最好的年代。

進入新千年,以爲隨着電影技術的發展,會誕生更優質作品,然而結果卻是一位又一位大導演跪倒在資本面前。

只要給錢,啥都拍。

觀衆說不好看?那是觀衆傻!

影片簡介

今天爲大家推薦一部1994年出品的電影——《活着》。

該片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說,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領銜主演。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爲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

這部品質上佳的電影,在國際上亦大放異彩。在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該片獲得了評委會大獎。葛優憑藉此片獲得最佳男演員,捧回戛納影帝的寶座。

不僅如此,該片還獲得了第4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入圍奧斯卡前哨站——第52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系列獎項加持,讓張藝謀在國際上的名號更響了。

劇透預警

影片中的主線角色只有一個——紈絝子弟福貴(葛優飾)。

福貴和老爹年輕時一樣,嗜賭如命。和老爹不同的是,爹沒把家底輸光,他把家底兒全輸光了,還把老爹也氣死了。

懷孕的妻子家珍(鞏俐飾)見着這沒有奔頭的日子,只得帶着女兒鳳霞離家出走,一年之後又帶着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

見妻子回心轉意,福貴從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

不想,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後來又糊里糊塗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

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平安回到家中,母親卻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

一家人繼續過着清貧而又幸福的日子。

在“大躍進”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一家人傷痛欲絕,家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郭濤飾)……

後來,女兒鳳霞認識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

然而不幸總是不肯放過福貴一家。不久鳳霞生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產而死。

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聰明可愛。最後,福貴說饅頭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會越來越好……

簡評

和原作小說相比,電影的結局已經做了最大程度的柔化處理,不然會讓人更絕望。

作爲觀衆,心情也跟着福貴的遭遇,像坐過山車一樣,喜裏來,悲裏去,覺得他太慘了。

但如果放眼到現實,咱們會發現,咱們的父輩、祖輩,都是這樣熬過來的。他們不求大富大貴、一飛沖天,只求活着。

活着,就有奔頭。至於那奔頭是什麼,沒有心力去想。

影片爲何能獲得這麼多重量級獎項加持?

紮實的劇本和老謀子的導演實力,自然是絕對的加分項,葛優和鞏俐等一衆老戲骨的實力出演,也讓影片更出彩。

但更重要的,影片自帶的情感張力。

每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覺得胸口好像被一記重拳狠狠揍了。很痛心,卻說不出出拳的人是誰……

是命運?是生活?是環境?是周遭具體某個人……

各人心中各有答案。

爲什麼我們再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老實說,這電影和現在的高票房電影相比,太寒磣了!

沒帥哥、沒美女、沒各式擦邊球、沒飛機大炮打怪獸、沒吊炸天的酷炫動作……

但就是這樣一部“要啥啥沒有,比慘第一名”,直擊無數觀衆內心,害得人想哭都哭不得。

爲什麼咱現在再也拍不出這樣的電影了?

1、因爲這樣的電影太丟人了啊

怎麼可以拍這麼慘、這麼落後的故事呢?

一定要去國際上賣慘嗎?

爲什麼不拍那些光鮮亮麗的呢?

會說上述言論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的眼裏只有星辰,容不得陰溝。

2、因爲這樣的電影太慘了啊

我們已經活得這麼累,不想再看這麼慘的電影了,麻煩拍一些高甜的嘛,怎麼甜怎麼拍!苦哈哈的生活需要糖分供養。

3、因爲這樣的電影太深刻了啊

太費腦子的電影?咱不看!

太深刻的電影?不想看,會扎心!

4、因爲這樣的電影太需要沉澱了啊

沉澱?思考?一個劇本改幾年?那還怎麼恰飯?掙快錢不爽嗎?

爲什麼我們再拍不出這樣的電影?因爲觀衆不想看,片子不掙錢,創作者成資本俘虜。

社畜如我們,也只是在“活着”,而已

現在的我們,活得比農民福貴更高級嗎?我想不會……有可能,比福貴更苦。

福貴至少不會被“求而不得”的慾望所拖累,不再介懷周遭異樣的眼光和調侃。

而我們,被各式各樣的慾望捆綁得死死的,過着前進一步、退後三步的日子。

即便如此,我們也會像福貴一樣,比打不死的小強更頑強,去應對生活中的明潮暗湧。

雖然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但還是可以在玻璃渣裏找糖喫的,總能被一些小美好擊中,滋潤乾涸的心靈,然後繼續奮力,活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