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跑步損傷,成爲一名成熟健康長久的跑者?

撰文/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我們都知道,跑步是一輩子的事情,而不是一次長跑,一次速度跑,或者一週大跑量的訓練。跑步對我們來說,能一直跑下去,纔是最重要的。

願望是美好的,但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據一項調查統計,中國超過1/3的跑者曾出現膝蓋受傷,約1/5的跑者曾出現腳部或腰部受傷,約1/7的跑者曾出現腳踝受傷或足底筋膜炎;全馬完賽者中跑步傷痛發生率甚至高達90%以上。

對於常年堅持跑步的人來說,一次傷病也沒有經歷過的人,少之又少。導致受傷的具體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總結起來可能就是一句話:你的運動負荷超出了你身體的承受能力!

如何預防跑步損傷,成爲一名成熟健康長久的跑者呢?本週四石春健老師在抖音直播就做了一期“如何預防跑步損傷”的專題講解,內容非常實用,小編聽了也感覺乾貨滿滿。

於是,小編就將石老師直播的內容,做了整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10條預防跑步損傷的祕訣,或許可以幫你。

01瞭解自己的身體

先天骨骼的排列不齊,比如下肢關節發育異常,如膝內翻、膝外翻、扁平足等部位先天生理結構有異常的人,跑步時跑步力線容易出現異常,受傷風險會大大提高。

有心血管、心臟等方面疾病的人,不適合進行高強度劇烈跑步運動。幾乎每年的馬拉松比賽都會有參賽者猝死,猝死的人大多數是心臟功能出現了問題,而自己卻並不瞭解。

如果你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不瞭解或者不確定,以爲不就是跑步麼,四肢健全的人都可以的,那往往會埋下健康隱患。

02跑步要循序漸進,增量和提速不要過量

最近有兩名跑友就因爲秋後感覺天氣涼爽了,就增量、提速,結果導致了滑膜炎和膝關節的不適。

每次跑步距離的增加,最多比上次增加10%-20%,不能隨意拉長距離。在速度提高時,不能拉長跑步距離,要讓肌肉關節適應一段時間,再去增加距離。任何時候在負荷增加的同時,要提高損傷預防的意識。

即使是大神也會遇到這種情況,比如跑圈女神焦安靜。

去年夏天爲了哈馬能PB235,她去高原訓練。本來月跑量只有兩三百公里,一下子加到了七百公里,用她自己的話說:“一下子增加了這麼多,身體還沒適應過來,把體能壓到了一個極點。”所以,之後的哈爾濱馬拉松,她跑崩了。

所以即使追求PB,也是要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科學地去訓練。過度訓練不僅存在受傷風險,也不利於成績提高。

03身體出現傷病,要及時休養調整

身體沒有休息好或者忽視自己的傷病,不注意恢復與休息,並進行高負荷的劇烈運動,那是很危險的。

在跑步前或者跑步中,如果身體已經產生了可以感知的疼痛,如關節疼痛,或頭暈眼花等身體不適,就要引起重視了。

比如你的踝關節出現不適還繼續跑,膝蓋、腰就會去代償受力,超出承受能力,就會產生代償損傷,導致更多傷病。

在跑步時,如果有身體部位連續2天都在疼痛,而且越來越疼,沒有好轉的跡象,那就應該休息了。

這個時候你需要反思一下,前一段時間的訓練是不是出了問題,千萬別再跑步甚至參加比賽了,不然有可能積勞成疾,以後能不能跑步都是問題。

04選擇合適的跑步路面,可以減少受傷風險

初跑者儘量在平地上跑步,如果跑越野,則需要做好充分的緩衝,上坡下坡看清路況,步幅要變小,避免滑倒、踩空,而造成摔傷、扭傷。

不同的路面對人體的衝擊力也是不同的。不同路面衝擊力排行:水泥路>柏油路>塑膠跑道>土路>草地。路面太硬,對跑者的反作用力就越大。

所以爲了減少傷病,需要經常改變跑步環境。柏油路面,塑膠場地,草地和土路等路面交替訓練。換不同的地面訓練,會增加腳踝和膝蓋的穩定性,減少受傷的可能性。

05跑前熱身跑後拉伸,一定要做

很多跑者普遍有一個不好的習慣,覺得時間緊,所以出門就跑,忽略跑前熱身準備,跑後也不做拉伸而急着結束。

跑前不做準備活動,會明顯感到肌肉處於僵硬狀態,越跑越累,還很容易跑岔氣,跑步效率不高,也起不到鍛鍊的效果。

跑前熱身,能讓肌肉“預熱”起來,這不僅能夠跑出更好的狀態,還能有效地減少甚至避免運動損傷。

跑步不拉伸或者拉伸不充分,緊張的肌肉得不到放鬆,就容易造成肌肉和膝蓋痠痛,比如遭遇髂脛束摩擦綜合徵,很大程度上跟臀部、大腿肌肉拉伸按摩不充分有關。

06經常檢查自己的跑姿,改善跑步技術

跑姿,是跑步技術的基礎。跑步姿勢錯誤,尤其是爲追求速度邁大步,便會增加關節壓力,甚至令髕骨外翻或內旋,加速接觸面軟骨磨損。這不但影響以後跑步,甚至連走路、上下樓梯都成問題。

多數跑友所受的傷痛:膝蓋疼、腳疼、跟腱疼、腰疼、背疼等,跟跑步技術不好有着直接密切的因果關係。

雖然沒有最正確的跑姿,但是你可以向理想的跑姿靠攏。記住這幾個口訣:

1.兩眼平視前方,雙肩打開;

2.身體正直,微微前傾;

3.手臂呈90度,擺臂前不漏肘,後不漏手;

4.核心收緊;

5.落地點在身體重心下方。

不管是腳後跟還是前腳掌着地,最重要的是在落地後迅速滾動到全腳掌着地,這樣才能最有效地緩衝地面反作用力,從而減少傷病。

07跑步之外,要做力量訓練

許多跑步損傷,尤其是膝蓋和臀部部位的損傷,主要還是由於肌肉力量不足或者受力不均衡導致的。因此力量訓練顯得尤爲重要。

當跑步的一些負荷從關節轉移到了肌肉,強壯的肌肉就會支撐脆弱的關節,疼痛就會減輕,損傷發展也會慢下來。強壯的肌肉還會使關節更穩固,更不容易受傷。

作爲跑者,我們不需要練出健身教練式是健美肌肉,平時一週做2-3次臀、腿、腰、腹的力量訓練就夠了。

延展閱讀:《爲什麼要進行力量訓練:因爲我們要跑一輩子,而不是一陣子》

08體重過大,不要着急去跑

看到大體重跑友喫力地跑步,真爲他們心疼!急於減肥,喫力也強行跑,膝蓋膝關節有時會因爲載重多而更脆弱,不堪重負。

如果你的體重超過80公斤,就會有比較高的受傷風險。減肥初期的跑友不要急於增加跑量和速度,建議先從快走開始,感到輕鬆無壓力後再慢跑,進而到快跑,循序漸進。

除了跑步之外,還可以通過其它衝擊更小的運動方式(比如游泳),把體重減到合適範圍,再逐漸增加跑量。

09裝備選擇:貴的並不一定是對的,適合自己纔是最好的

最近各種碳板跑鞋陸續上市,很多跑友即使喫土,但爲了讓自己跑得更快,也想剁手去買一雙。

一些輕量的競速鞋,多爲精英選手設計的,對他們來說穿上這種跑鞋可能會如虎添翼;而對能力不足的選手來說,這些跑鞋如果硬要穿,駕馭不了就會受傷。所以對於跑鞋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沒必要非去追風。

還有在比賽時千萬不要穿新鞋,或新裝備。比賽需要儀式感,但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過個節非得穿新衣服,新裝備是需要提前去磨合的,否則你很有可能會收穫一枚用血和淚換來的獎牌。

水平較低、技術和力量較差的入門跑友,應該選一雙緩衝性能較好的跑鞋。買鞋子時,比平時穿的鞋大半碼到一碼;選襪子時,最好穿跑步專用襪,可以減少對雙腳帶來的傷害。

10跑步不熬夜,熬夜不跑步

良好的睡眠是身體恢復最關鍵環節,身體會在睡覺時進行肌肉修復,如果睡眠不好、睡得少,就很難進行有效的、或者高強度的訓練。

專業運動員一般每天要睡10小時以上;而對於業餘跑者來說,每天最好睡足7-8個小時。如果你今天的訓練量要比平時多,那麼多增加30-60分鐘的睡眠時間。

初跑者不要天天跑,身體和肌肉的恢復,需要時間慢慢適應。能不能天天跑,要綜合評估你的生活、工作壓力以及身體的恢復能力。

當你真真正正的愛上跑步、瞭解跑步之後,你就不再會冒進。因爲你不願意爲了那一點點的速度,而犧牲掉長久享受跑步的樂趣。

願我們都能健康、長久、無傷,一直快樂地跑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