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3月3日了,這意味着雨季離我們不遠了,在冬天,人們對雪充滿期待,因爲近十年來由於生態惡化,雪已經成爲很多人心中的一種記憶,在許多地方,整個冬天沒有雪,也許每年只有住在東北部的朋友才能看到雪。

又是3月3日了,這意味着雨季離我們不遠了,在冬天,人們對雪充滿期待,因爲近十年來由於生態惡化,雪已經成爲很多人心中的一種記憶,在許多地方,整個冬天沒有雪,也許每年只有住在東北部的朋友才能看到雪。

冬去春來,天氣轉暖後,雨季將慢慢來臨,人們對雨的熱情遠遠低於對雪的熱情,因爲雨水過多會導致內澇災害,尤其是對南方的朋友來說,每年夏天到來後,最讓人擔心的就是颱風和連綿的大雨,對於人類的生存來說,持續的降雨將帶來巨大的生存危機。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年連續下雨,會發生什麼?這應該是全人類的災難,事實上,這種連續的、長期的連續降雨現在幾乎不會發生,有些地方即使連續下雨一個多月,也會有烏雲散落,晴空萬里,然而,在地球漫長的歲月裏,有一段時間持續降雨達100多萬年之久。

我們無法想象超過一百萬年的連續降雨會是什麼樣子,如果現在發生,人類將很難生存,即使在古代,這場百萬年一遇的降雨也摧毀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生命,這是發生在2.34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事件。

大滅絕的主要原因是持續了一百萬年的降雨,那麼,如此長時間持續的降雨是如何發生的呢?地球上怎麼可能有這麼長的降雨氣候?有人可能認爲,2.34億年前,數百萬年的降雨只是科學家們的猜測,沒有真正的證據。

事實上,在2.34億年前,這場古老的降雨已經得到科學界的廣泛認可,因爲科學家們已經在地球的各個地方找到了相關證據,我們都知道時間不能倒流,古代發生的事情現在不能直接看到和理解,雖然歲月無法逆轉,但歲月的痕跡可以保存到無數年。

科學家研究和探索地球的歷史,主要依靠各種地質岩石,地球在古代發生了什麼?例如,我們知道6500萬年前,地球上有一種佔優勢的恐龍物種,我們之所以認識恐龍,是因爲在世界各地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

如果地球真的在2.34億年前有超過100萬年的降雨,地球的岩石就會留下一些證據,科學家們是通過一種獨特的紅色砂岩得出這一結論的,這種砂岩形成於三疊紀時期,爲什麼這個紅砂岩形成了三疊紀?

我們應該從三疊紀時期的特殊地球板塊開始,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地球現在分爲六個板塊,但很少有人知道在2.34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地球上只有一個板塊,即盤古大陸,當時,兩個板塊仍然連接在一起,沒有分開。

當時由於氣候長期乾旱,只有大面積的內陸紅砂,所以地球底下只有一個很長的乾旱區,上個世紀,科學家在日本、阿根廷和意大利等沿海地區發現了大量含有這種紅色砂岩的沉積岩,要知道沙礫應該在大陸內部的什麼地方,它們是如何到達沿海地區的?

只有一個原因,這些紅砂可以從內陸運輸到沿海地區,這是長期大量雨水侵蝕的結果,科學家們估計,要在沿海地區形成大規模的沉積岩,需要較長時間的降水沖刷,這可能需要100多萬年的時間,因此,科學家推測,地球在古代經歷了一場持續100多萬年的大雨。

那麼,這場史前大雨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果我們要形成這麼長時間的大雨,那一定是當時地球的生態系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又是怎樣的劇變呢?有些朋友可能以爲,其實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盤古的分裂,一個統一的盤古大陸,由於地質活動要分爲六個板塊,必然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地質運動。

板塊分裂持續時間長,在板塊分裂過程中,強烈的地質活動導致大規模火山運動,大量二氧化碳從地球內部噴發並釋放到大氣中,帶來了強烈的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導致地球溫度在2.34億年前急劇上升,我們都知道,我們都知道,雨是一種對流天氣,水面上的水經過蒸發後,隨氣流上升到對流層,對流層的特點是對流層越高,溫度越低,當水汽在對流層上升到足夠高的高度時,它將再次凝結成雨滴落在地面上。

因此,上升氣流越強,越容易形成降雨,上升氣流較強的主要原因是溫度越高,熱空氣越強,形成強對流天氣和形成降雨天氣的可能性越大,研究表明,地球赤道平均海面溫度達到甚至超過40攝氏度,在這樣的溫度下,大量海水蒸發到大氣中,在熱空氣的幫助下,它們不斷形成積雨雲,並不斷向盤古大陸擴散,結果,連綿不斷的大雨幾乎落在了整個地球上。

由於盤古解體穩定需要較長時間,這段時間內地質運動和火山噴發一直在進行,由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在持續,因此,這場由高溫天氣引發的持續降雨一直在持續,直到板塊分裂穩定,火山活動停止,溫度逐漸下降,降雨停止。

雖然百萬年漫長的暴雨已經結束,但其後果改變了地球的面貌,完全沒有了盤古的生態結構,最明顯的影響是大量生物滅絕,這場史前大雨可能造成地球90%的生物滅絕。

自然是很公平的,生態劇變會帶來災難,也會帶來新生,儘管史前暴雨使90%以上的生命滅絕,但它促進了生命進化的大躍進,大雨過後,一個生物開始爬起來,是恐龍,在大雨之前,恐龍只佔陸地上所有脊椎動物的5%,大雨過後,比例達到90%。

這場史前的大雨再次讓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雖然目前人類的科技進步了,但大自然的力量仍然是我們無法比擬的,然而,工業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正在挑戰自然的尊嚴,大量的工業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上升,溫室效應也越來越大。

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控制,一旦溫室效應失控,全球氣溫回到2.34億年前,很可能再次引發持續時間較長的降雨,屆時,地球將再次迎來生命的滅絕,即使人類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能夠不滅絕地生存下去,這種衝擊也會嚴重破壞人類文明,並可能使人類發展倒退。

朋友們,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發表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