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王輝 通訊員 張璐 李欣)她曾是一位貧困戶,11年前丈夫意外去世,她卻始終不離不棄守護公婆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如今,在精準扶貧的幫扶下,一家人順利脫貧,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她就是中站區龍翔街道寺後村村民劉林。

2009年,劉林的丈夫突然因病去世,打破了這個原本貧困卻還幸福的家庭。“當時孩子還小,一個三歲,一個五歲,想到年邁的公婆和一對幼小的兒女,我感覺天都要塌了。”回想當年的情景,劉林忍不住地抹眼淚。

劉林的公婆家主要種花椒、核桃等,每天靠把山貨搬到山下買賣維持生計,收入十分不穩定。“當時我和老伴都勸兒媳回去吧,家裏條件不好,畢竟她太年輕,但兒媳堅決不回去,怕傷了我們的心。”劉林的婆婆含着淚說。

安排好丈夫的後事,劉林下定決心,一定要守護好這個家,看着孩子長大,陪着公婆變老。從那以後,劉林每天陪公婆去地裏澆水、施肥……成熟季節,又幫助他們將成熟的果實進行賣售,儘管這樣,收入依舊不穩定,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2015年,中站區檔案局工作人員趙寧被派到該村進行幫扶。得知劉林一家的情況後,趙寧被這個獨立堅強的女子感動,並自掏腰包以高於市場平均價格收購了她家滯銷的花椒,還通過自己的朋友與一家熟食廠達成長期合作協議,爲劉林家以及其他村民提供了穩定的銷售渠道。這樣下來,劉林家的花椒一年可以多賣出少則二三十斤,多則四五十斤,一年下來,可售出各類農作物近萬元。

銷路好了,劉林也可以騰出手去外面找些工地的活補貼家用。趙寧擔心她的兩個孩子性格孤僻,還找來市裏兩個獨生子女結對認識,週末一起下地幹活,共同交流學習生活,來開闊眼界,增強自信心。

“每次來劉林家,她的兩個孩子一蹦一跳來到我身邊,看到他們幸福的樣子,我也就放心了。”趙寧說。

2018年10月底,劉林家實現脫貧。11年過去了,如今44歲的她臉上也多了幾分歲月的痕跡。回想脫貧致富的路,劉林感慨萬分,“謝謝黨和政府的關心讓我們家充滿了希望,我丈夫在天之靈也會心安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