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猫视历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抗战时期,红军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前有狼后有虎,国军切断粮食供应,日军对其进行经济封锁,导致红军除了人多外什么都少,没钱没粮,一路跌跌撞撞都是靠国际好友的支持,后来实在不行了,便自力更生,大搞生产,建银行发行债券,开采钨矿等。但,有一支红军部队却直接与国军看齐甚至赶超国军,不仅衣食无忧还富得流油。

红七军

这支红军队伍就是红七军,红七军有钱主要还是靠着他们的军长张云逸。张云逸放在现在就是那种商场和战场通吃的人,他是广东文昌县人,17岁那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先后参加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

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29年在广西右江发动起义,在发动起义之前,张云逸是右江的督办,他十分有经济头脑,在督办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保护工商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当时普遍处于战乱时期的中国各地的经济都比较萧条,而张云逸管理下的右江却形势一片大好,政府财政一直属于红利状态。起义后,红七军的军费主要就是由政府包办,由于部队的福利待遇好,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的青壮年加入,随着队伍的扩大,自然军费也要提升,但靠税收显然是不够的,坐吃山空一向不是张云逸的作风。

建立经理处,钱生钱

为了最快且最彻底解决军费问题,张云逸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在军队之中创建了经理处,也就是专门负责做生意的队伍。是军人的同时也是商人,直接参与到当地的经济活动之中,将资金流转起来,钱生钱。这个时期又正好是打土豪分田地的时候,这种既能收取民心又能帮助到老百姓还能挣钱的机会怎么能放过呢!

如此一来,红七军做生意的资金有了,市场有了,自然也就盈利了。在其他红军部队还在苦哈哈地为一碗小米粥发愁的时候,红七军的日子别提有多滋润了。当时红七军一个普通的士兵,每个月的军饷是20个大洋。

对比一下国军的军饷,当时国民党按照严格标准给各部队发军饷,士兵待遇按等级来,入伍不满一年的为二等兵,一个月7块,满一年的为一等兵,一个月7.5块,当兵三年的为上等兵为8.5块。而准尉为24块,也就是说红七军的普通士兵就已经赶上了国军准尉的工资待遇级别了。

那段时期中国一直处于战乱,士兵日常所需基本都在军队里得到满足,尤其是其他比较穷的红军对物质需求是降低到最低,能生存下来就好。因此也就用不上什么钱,这些军饷还是照发,除了寄回家外,红七军的士兵留在身边的钱也比较多。当时还没有什么存银行吃利息,战乱谁有心思理财,但钱多了没地方放怎么办?于是这些士兵就把钱换成金戒指戴在手上,于是乎就出现了神奇的一幕,红七军将士们人手一个金戒指,十分晃眼。

其他部队知道红七军有钱,就纷纷来借钱借粮食,张云逸也大方,说借就借,久而久之,张云逸还得到了一个全新的称号,财神将军。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