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三国鼎立时期,涌现了很多被后人传颂的武将。而蜀国一开始精兵良将颇多,到了中后期就开始乏力了。而如果当时不处死刘封,蜀国很有可能多一员大将。

先来看看刘封这个人,本名寇封,原是长沙寇氏的小孩,他的舅舅是刘氏宗亲。由于刘备当时没有子嗣,所以过继给刘备,充当他的长子。按照当时的体制,养子是有继承权的,再加上又是长子。所以,按理来说刘封是刘皇叔的首位继承人。

二十多岁的刘封力气很大,武艺出众。刘备进取益州,而刘封则率兵与诸葛亮、张飞等西进,一路作战英勇,全部取得胜利。由此可见,刘封是一个好苗子。

后来,荆州危急,向孟达和刘封救援,大师他们都不发兵,导致关羽兵败被杀。刘备非常生气,把失去义弟的伤心情绪爆发在刘封身上。这时,诸葛亮提出杀掉刘封。在刘封临死前曾叹气说,只恨不听孟达的话。而刘备也为刘封流下了眼泪,这说明刘备杀刘封后悔了。

刘封为臣不能替刘备分忧,视关羽死而不顾,可知父王刘备与关羽如同兄弟,此为不孝。临死竟感叹未听孟达之言投靠曹操,一般将领都不可原谅,况且背叛父皇,此为不忠。一个不忠不孝之人,岂不该杀?

但是,这是真正原因吗?难道诸葛亮对于失去刘封这员大将不惋惜吗?诸葛亮说的12个字道出真相: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一个是刘备有继承权的养子,一个则是亲生儿子。诸葛亮比较懂得刘备的心,他知道刘备肯定是想传位给刘禅的。单单看刘备给刘禅起的字“公嗣”就可以看出,“嗣”接续,继承的意思。诸葛亮如果拥戴刘禅,但同时也有人支持刘封,则势必会造成内乱。所以,还不如防患于未然,趁早杀掉。

诸葛亮如果不建议杀刘封,北伐将多一员得力的大将,非常可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