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之所以称“王”,其他为“公”,是因为楚国到楚武王时期僭越,自封为王!

楚国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先祖为颛顼,祝融,在 周成王之时被封于当时大片还没有开发的南方,号为子男之地五十里!所以彼时楚国的爵位仅是子爵,而周朝的爵位等级制度是公侯伯子男,也可以看出楚国早期爵位多低,地盘多小。因为楚国爵位低、地盘少,地处蛮荒又和周王室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一直被中原诸侯看不起,谓之南蛮!但这也激发了楚人的血性,从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辛勤创业,力争上游,将布满荆棘的蛮荒之地开发成一个个世外桃花源!

这段立国历程最终导致了楚国到武王时期的僭越称王。主要是到那时

实力的增长不受中原诸侯待见,文化游走于华夏之外开国初期形成的楚人精神三个原因!

实力的增长

从第一代楚子熊绎带领楚人艰难立国到击退周昭王的讨伐大军,让周昭王南巡不返,楚人实力已经可间一般。之后到了楚武王时期攻伐多国,灭权亡随。在攻打随国的过程中更是颇有戏剧性!

《史记.楚世家》将其完整记录了下来:

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可见当时楚国之实力已经几乎可以左右中原局势,他们本质上认为自己就是蛮夷,不需要受华夏礼仪约束,僭越称王也就不奇怪了!

不受中原诸侯的待见,文化游走于华夏之外

从熊绎被周成王开始,楚国就一直被中原诸侯称为南蛮,也因此早期楚文化,和后来融入华夏之后的楚文化截然不同,并不受周礼的制约,从前面攻伐随国自称蛮夷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史记.楚世家》也记载了攻伐随国之后,随国向周朝给楚国请封,但是周王室没同意,后来武王僭越称王的经过:

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於是始开濮地而有之。

开国初期形成的楚人精神

因为楚人开国之困难,创业之艰辛,人们常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八个字来形容楚国的创业历程,这也就导致的早期的楚人不太拘泥于小节(拘泥小节的话没法生存和发展),后来武王僭越称王也是秉承这种不拘泥于小节的精神,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为自己讨个说法,别人不封我,我自己封!

因为以上这几种原因,楚国在春秋时期称王,其他诸侯因为深受周礼的影响而称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