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而上、不計生死、不計報酬……

這是今年疫情下,醫生在人們心中“上升”爲“英雄”的重要因素。

口罩勒痕、累癱在地上,累倒在工作崗位……這一幕幕的場景,也讓醫生的地位,彷彿又重新迴歸了人們的心中。

而今天,我們說的和疫情無關,卻和生死有關,一位身在大城市三甲醫院,每天目睹生死邊緣的患者,一心爲了患者,而又一頭扎入基層醫療事業的一名普通醫生——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王健生主任。

- 壹 -

歷經生死,更知生命的彌足珍貴,更懂生命的意義所在。

面對死亡,每個人都會怕,而對於醫生來說,必須在害怕中快速平穩心情,更加耐心、細心的處理好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細節都事關生死。

這一點,現在的王健生做的堪稱“教科書”,但在27年前,他卻也是久久不能平靜。

27年前,當王健生還是位醫學生在醫院見習的時候,第一次見證生命的離去,讓他至今難忘……

王健生教授在耀縣鄉下義診

有一天晚上大概九點左右,急診送來了一位70歲脾破裂的病人,情況非常危及,王健生的教授爲老人做完了手術,在推出電梯時,老人的老伴跪在地上給教授磕了三個頭,當時的王健生感觸非常深,他第一次覺得醫者的偉大,爲自己的職業而感到自豪。

可天有不測風雲,這位老人終究因爲病情過於嚴重而沒有挺過來。

王健生沒有見到老人最後一眼,只是在第二天上班時,聽到老師們談論,心裏難過急了,焦慮、恐懼一股腦湧上了心頭,雖然他知道這是他無法控制和改變的,但還是陷入了無限的自責中。

之後,經歷了無數次眼前生命的消失,難過、接受、再難過、再接受……

王健生教授在戶縣爲當地婦女做有關如何預防乳腺病知識的講座

慢慢地,他學會了真正的接受,明白了死亡是人生的最終目標,但對於年輕患者的離開,他還是會難過很久,覺得遺憾,沒有在患者發病早期得到有效的診斷,從而挽救他的生命。

於是,他開始了另一個層面的思考,希望更多的生命挽救工作前置,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讓生命最大程度地得以綻放。

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王健生進入了乳腺癌下鄉志願者的隊伍裏,這次志願服務,讓他更加明白自己今後的目標。他希望能從基層做起,從最基本的做起,讓更多的患者能把預防做好,即使悲劇發生,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得到診斷,最短的路程得到最專業的治療。

而這一堅持,就是27年。

- 貳 -

俗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難。

而王健生做好事絕不僅於此。

在同事們的眼中,他每到週末都很忙,忙着要去各地“下鄉”,他的“下鄉”從不流於形式,每到一處,都會停下來,穩穩地爲當地百姓做好基本檢查,給他們講一些醫學常識,他並不知道這些老百姓能接受多少,但他堅信,聽的多了,一定或多或少有幫助。

陝西一共107個縣(市、區),而王健生,可以說用27年走遍了全省96個縣(市、區),他認爲,紮根基層,做好基本科普,就是自己學醫的初衷,也是自己存在的最大的價值。

醫歸於患,患找到醫,這大概就是醫患和諧最好的畫面吧。

王健生教授在基層義診宣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下鄉”的過程中,王健生清楚的意識到,憑一己之力無法系統地爲更多百姓進行及時的健康服務,如何能讓基層醫生也能掌握更多醫學知識,並能在不同層級解決患者不同問題?

再或者,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外,有直接求助途徑,找到上級醫院綠色通道?

於是,從最初的留電話,到之後的建QQ羣,再到現在的建微信羣,他深入各個基層醫院進行考察,根據不同醫院不同設備,醫生不同資質、能力,手把手教他們診治疾病,利用自己平時資源積累,打通和省內外,甚至是國際業內專家的溝通交流平臺。

用他的話說,他的手機24小時爲患者開通,但讓他欣慰的是,所有的患者對他也都很友好,中午或者是晚上很晚的時候,幾乎沒有患者打擾過他。

而在他的帶領下,全省基層醫生中,有8000餘人加入到他的志願者團隊中,而無論是哪一層面的醫生,哪怕是村醫,只要有需要,都可以直接找到王健生,甚至找到國內外一流專家進行診治。

王健生身體立行的踐行着國家所提倡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醫觀者感受得到,在他的眼裏、心裏,只有患者!

-叄 -

當醫觀者問及爲什麼會專注於乳腺癌的研究時,王健生說,在他看來,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跟女性關係非常密切。

在一個家庭中,女性的心情變化都會影響到家庭的氛圍,更別說各種常見疾病的影響。另外,女性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健生教授爲農村老人解答問題

除此之外,在王健生看來,乳腺疾病的預防有較爲簡單有效、易操作的方式,如果能掌握一定的常識,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也將會挽救一個女性的生命,也就挽救了一個家庭的幸福,所以,他將研究方向,志願服務角度放在了乳腺癌的研究上。

很多時候,一件事情,堅持不下來的理由千千萬,而真正想要堅持的,一個理由就夠了。

王健生堅持的理由是,有數據證明,他堅持在做的這件事情切切實實的給基層乳腺癌患者帶來了福音。

王健生教授教農村老人使用手機與他聯繫

他清楚記得,2004年第一次在漢中舉辦了以乳腺腫瘤爲主的區域協作腫瘤防治論壇,從那時起開始登記當地乳腺癌患者信息,一直到2009年,這些患者裏75.6%都是在兩家三級醫院裏做的手術,之後,他的團隊進入開始對基層醫生進行培訓、指導,給當地老百姓做科普宣教,五年後,這一數據下降了到了58%,下降了近20%。

這表明,縣級醫院也具備了治療乳腺癌的能力,而這樣的結果正是他堅持的理由,他在數據的變化中感受到了自己堅持的真正意義。

在不斷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後,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堅持,醫生最大的成就不僅是治好患者的疾病,而是幫患者將防病工作做在了前面,生病後,少跑路就能治病,這樣的結果,讓他很欣慰。

- 肆 -

一頭扎入基層讓自己忙的像陀螺一樣的生活,很多人不理解,但王健生從中有被需要的獲得感,這一點,他的愛人和女兒非常理解。

王健生說,孩子、家人需要陪伴,我特別認同,所以,在不上門診、不“下鄉”的時候,我盡力陪我的家人。

2016年12月2日,王健生教授榮獲“健康中國十大人物稱號”(右)

王健生的愛人也是醫生,但讓醫觀者感到驚訝的是,在他的家裏,幾乎不談跟醫學、醫院、患者等有關的事,因爲他想把自己完全的交給家,而不是工作的第二場地。

即便這樣,他默默的付出、紮根基層幫助基層醫生,幫助患者的精神還是影響到了女兒,女兒在填報高考志願時,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學醫。

也許,他的女兒更懂得爲醫的難、爲醫的艱,但她也從父母的身上學到了更多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真諦。

人們常說言傳身教,想必,大抵如此吧!

愛人的支持、女兒的選擇,醫觀者認爲,這也正是支持王健生不斷前進,勇往直前的基石所在吧。

-伍 -

著名醫學家、現代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說:"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爲醫!纔不近仙者不可以爲醫!"

明朝裴一中《言醫·序》中也說到:"學不貫今古,不通天人,纔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

是故,學醫第一步是:明德,厚德,厚德方可承載智慧以濟渡衆生。

渡人先渡己。

王健生教授

9月19日是王健生教授的生日,醫觀者除送去生日快樂的祝福外,也希望他能有更多的時間關愛自己,桃李常青!

無論是節日、假日、還是平日,王健生依然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在用自己的方式帶領更多的基層醫生進行鑽研,幫助更多的基層百姓。

用他的話說,這是爲醫者,最大的成就,最大的價值!

爲了回饋醫觀者粉絲,我們將在本期推文中贈送5個王健生教授問診名額,選取方式爲隨機,同時綜合考慮粉絲實際需求和留言質量。屆時,將協調王健生教授時間,統一安排問診。

醫觀者

供稿 | 拓小肥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熱點|評述|觀察|思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