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樹村——湖南省交通運輸廳駐村幫扶對象,“藏”在武陵山脈深山老林裏,湖南省慈利縣唯一的深度貧困村。該村平均海拔550米,山高路陡,地勢險要,曾經是全縣最窮的山村,全村人口252戶73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1戶253人,貧困發生率一度接近35%。

“小孩在哪上學?”“家裏的豬賣出去沒有?”

“小孩在長沙讀書,說還要考研究生哩!” “剛賣了豬苗,1只就賣了1500塊!”

7月1日傍晚,臘樹村一片歡聲笑語,湖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趙平與村民們圍坐一堂,拉家常、話發展、談未來。

2018年3月,湖南省交通運輸廳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臘樹村。短短兩年,臘樹村“破繭成蝶”,摘掉了貧困帽。

湖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趙平(左二)與村民共話發展。

缺什麼就補什麼

“到長沙了?”“肉還好吧?”“好,那我就放心了。”

“上午剛殺的豬,下午豬肉就送到了長沙。”村民王作友樂呵呵地放下電話。“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新縣道通上了高速公路,豬肉運到長沙新鮮得很哩。以前,我真是連想都不敢想。”

“那修路前是什麼樣?”

“騎摩托車從鄉里馱西瓜回來賣,一路坑坑窪窪,西瓜爛一半,錢都打了水漂。”跟記者聊起從前時,王作友皺起了眉。

2018年之前,臘樹村通向鄉鎮的只有一條僅3.5米寬的水泥路,到慈利縣新城區更是隻有土路。路窄坡陡難走,山裏的農產品運不出去,外面的原材料運不進來,生活不便,生產滯後。

當務之急就是修路。

2018年剛進村,工作隊就發揮行業扶貧優勢,分析村子現有路線、路況,結合慈利縣公路網狀況列計劃。“慈利縣的路多是東西走向。”湖南省交通運輸廳駐臘樹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隊長鄧志斌拿起木棍在地上隨手一劃後說,“缺這麼一條南北走向的路,把周邊這四五個鄉鎮同新城區連起來。”

5月初,工作隊向湖南省交通運輸廳上報修路計劃。“廳裏當月就召開廳黨組擴大會議,打破常規,批了計劃,撥了資金。”鄧志斌說,“會上一敲定,我們會後直接打開地圖選線,我是搞公路工程出身的,勘測設計都很熟,月底就動工了。”

臘樹村通村公路。楊海峯 攝

“政府幫我們,我們自己也要出錢、出工修路,路終於通了!”王作友欣喜地說。目前,湖南省交通運輸廳撥付、縣鄉補助、村民自籌等共投入資金1820萬元,完成009縣道的17.3公里路基、路面工程,硬化村組公路6公里、黃桃種植基地產業路1公里。

“不光是路,新建的蓄水池也幫了我大忙!”王作友指向屋前不遠處的圓柱型蓄水池,“你瞧,一根水管鋪到了屋後的豬圈,再也不用挑水餵豬了。”

村內種養殖產業規模擴大了,水利項目的修建也得緊跟上。“駐村後,我們投入資金269萬元,完成了26處蓄水池建設,整治了7處山塘。”鄧志斌告訴記者。

“以前,我家屋後有個水塘,碰上旱天,出不了幾坑水,不夠喫。”王作友說,“現在村裏有好幾處蓄水池,我們用上了穩定水,喫上了乾淨水。”

家門口的寬敞路向前延伸,源源不斷的山泉水蓄進水池,打開了眼界,激活了思路,點燃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希望。

與此同時,村級綜合服務平臺的搭建,電力農網的改造升級,有線數字電視、4G網絡的進村入戶,也給村民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

適合什麼就做什麼

剛下車,還沒走進羊場,“咩咩咩”的叫聲就鑽進了耳朵。

“剛下的小羊還好吧?”鄧志斌問從羊場裏迎出來的承包人王繼志。

“健康,喫奶很有勁。現在羊場裏的小羊已經有200多隻了!”王繼志笑意藏不住。

今年44歲的王繼志,前些年一直在廣東打工。精準扶貧政策提出後,山鄉鉅變,牽動着遊子的心,村裏興起“返鄉創業潮”。

可回鄉能做什麼?做什麼能發展長久?一開始,王繼志跟許多返鄉的村民一樣,犯起了難。

爲精準謀劃幫助村民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駐村後,鄧志斌帶隊在1個月內遍訪全村農戶,深入瞭解村情村貌:“臘樹村植被豐富,但雜木林多,經濟效益低;種養有基礎,但勞動力弱,產業收入低。”

針對現狀,工作隊先後召開了十餘次產業討論會。“要發展湘西特色”“山區地勢高、晝夜溫差大,結的果子甜,要把雜木林開發出來,種上黃桃、杜仲”“村子裏常年種核桃,應引進含油量更高的碧根果”“規模化養羊、養牛,推廣現代養殖技術”“養蜂成本低,勞動強度小,老年人幹得了”……鄧志斌的工作本上記得密密麻麻。

產業選對頭,致富有奔頭。工作隊確立了短中長期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制定了“一村多品、因戶施策、一戶一策”的產業3年幫扶計劃,把湘西黃牛、山羊、家豬、五黑雞、中蜂作爲五項重點養殖項目,把碧根果、黃桃、杜仲、紅花油茶、紫雲英牧草作爲五項重點種植項目,投入幫扶資金,帶領村民新建黃牛、山羊養殖基地各1處,新增養殖中蜂660桶,新增種植碧根果600畝、紫雲英200畝,種植黃桃300畝,以獎代補發放五黑雞雞苗5100只。

彭作海發展養豬產業。

工作隊隊員指導中蜂養殖。

工作隊隊員指導村民種植黃桃。

藉着在外務工的豐富經歷,2019年11月,王繼志承包了村裏的羊場,每年給村裏交5萬塊錢承包費。如今這座羊場已成村裏的“搖錢樹”,回想當初建場可不容易。

爲保障場房建設質量,鄧志斌聯繫了湖南省公路設計有限公司。該公司技術人員來到臘樹村,不僅免費測算了場房結構穩定性,還優化設計,把羊場建在乾燥的二樓,讓閒置的一樓養上了黃牛。

建起了場房,買來了羊苗,鄧志斌又邀請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來村裏,現場指導如何搭配飼料,做好場房消毒、殺菌。

如今,臘樹村的羊苗、豬苗成活率基本達到100%,雞苗成活率由原先的60%提高至95%以上。

“今年我還要繼續投資,把羊羣規模擴大到500只!”談起養殖計劃,王繼志目光炯炯。

再也不是“苞谷佬”

細雨濛濛,青蔥茂密的烤煙地裏,個頭不高、皮膚黝黑的彭作海正揮動着鐮刀,小心地避開地膜,剷除雜草。

“老彭白天搞種植,晚上搞養殖,下雨天也不歇一歇。”鄧志斌說。

幾年前,彭作海跟村裏許多貧困戶一樣,守着一畝三分田,過着清苦日子。儘管勤勞能幹,但苦於沒有致富路子,缺乏資金來源,全家入不敷出,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7年,通過試種烤煙,彭作海摘掉了貧困帽,有了奔向致富路的勁頭。

2018年,工作隊進駐臘樹村大力發展種養產業,更讓彭作海看到了希望。

在工作隊的幫助下,彭作海小額貸款5萬元,流轉土地30畝,擴大了烤煙種植面積,承包了一整片橘園,還養上了豬、牛和土雞。2019年一年下來,家庭純收入44萬元,人均純收入11萬元。

談起致富經,彭作海很靦腆:“我就是愛幹活兒,幹了活兒喫得香睡得香。”

不留閒田,不做懶漢,彭作海把每一分田地都種上了作物,把每一分鐘都掰開來用:5點起牀,先去烤煙地裏除草、施肥,9點回家餵豬、餵牛,喫了午飯就跑去橘園修枝整形、打藥除蟲,晚上回家又準備飼料到深夜,幹起活兒來,彷彿不知道什麼是疲倦。“前天晚上下豬崽兒,又一宿沒睡。”

“豬苗又賣給村民了吧?”看到彭作海點點頭,鄧志斌告訴記者:“慈利縣城收購豬苗現在要1800元一頭,彭作海把豬苗賣給村民卻只收一千二三百元。誰家的豬病了,喊他一聲,他也會帶上學獸醫的女兒過去幫忙。”

“我是黨員,有責任去幫鄉鄰,大家富了纔是真的富。”彭作海說。

村看村,戶看戶,村民看的是黨員幹部。

工作隊隊員向村民宣講政策。

工作隊堅持抓好黨建促扶貧,把精準扶貧工作與基層黨建工作深度融合,舉辦了“扶貧路上黨旗紅,勤勞致富最光榮”“亮身份、作表率、我是黨員我先行”等系列活動,成立了以黨員爲主的互助小組,通過“規定學、跟進學、自主學、交流學”開展學習互助,通過“幫信息、幫技術、幫農活、幫就業”開展生產互助,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帶頭髮展產業脫貧致富。

“以前我們村只種玉米,要用扁擔挑去鄉鎮賣了換米,山下的人都喊我們‘苞谷佬’。現在村子產業多了,村民富了,‘苞谷佬’這個稱呼成了歷史。”彭作海開懷地笑,一隻燕子在雨中飛起。

脫貧增收的路上,彭作海一家走得艱辛、踏實,忙得不亦樂乎,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摘掉了貧困帽,實現了致富夢,帶動了村民奔小康。彭作海被評爲村“黨員標兵”,妻子楊秀英被評爲慈利縣“巾幗扶貧、脫貧工作先進個人”。

脫貧不脫政策

翻開朱業化家的《扶貧手冊》,“2019年送化肥5袋、中蜂4桶、豬苗2頭”“耕地地力補貼504元、特色種養受益2000元”“烤煙種植收入4萬元、玉米種植收入5000元、養殖收入2.26萬元”“貧困戶家庭人均純收入1萬元”……各年度的幫扶措施、受益明細、收入統計記錄清晰,脫貧退出確認卡上的紅手印格外醒目。

“過去爲了供小孩上學,我到處打工,幹一天活兒有一份錢。”朱業化說,“現在大兒子在長沙打工,小女兒讀大學,我們兩口子在家種烤煙、養雞、養豬,日子過得穩穩當當,2017年摘了貧困帽。”

脫貧不脫政策,優勢資源向貧困戶傾斜。臘樹村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每年發放豬苗2頭,其中23戶還額外發放了野豬苗104頭。

“多虧了村裏發的豬苗,我才慢慢把豬養起來。今年,鄧書記已經幫我家賣了7頭豬,我賺了3萬多塊錢。”朱業化自豪地說。

“過幾天出欄的原生態跑山豬,我也幫你聯繫好了,35塊錢一斤,安慈高速公路項目的同志會跟你聯繫來收的。”臨走時,鄧志斌拍了拍朱業化的肩膀。

爲從源頭上幫助羣衆致富,工作隊推動開展消費扶貧,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

湖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專門研究下發《關於開展廳駐點幫扶貧困村消費扶貧的通知》,積極動員廳系統幹部職工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採購臘樹村農產品。

硬化水泥路直通家門口。

自2019年入冬以來,湖南省交通運輸廳系統幹部職工累計購買湘西黃牛45頭、山羊117只、土雞1085只、家豬53頭等共計200餘萬元農產品,貧困戶60餘戶受益。直採直銷的消費扶貧不僅讓綠色農產品走出大山,更讓貧困戶額外增加了一份收入。

記者董雅潔 張召學實習記者袁東偉通訊員陶景江 朱標 圖片除署名外由 湖南省交通運輸廳 提供

責編|李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