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喜歡喫麪食,南方人喜歡喫大米,都是一種生活習慣。在我國北部、中西部以及東部地區,水稻都是一年一熟。南方一帶一年兩熟,海南一帶一年三熟,這些都與氣溫有直接的關係。

水稻也叫稻穀,它的全身都是寶。水稻去掉穀殼和米糠叫大米,也是人們的主要食物之一。大米不但可以食用,而且還可以釀酒、製糖。米糠可以作爲飼料餵豬,稻草可以用來餵牛、餵馬,也可以當作燃料用來生火煮飯,稻草也是造紙原料之一。

水稻最初產於中國和印度,後來在亞洲、非洲、中國、日本、泰國等地廣泛種植。水稻按留種方式可分爲常規水稻和雜交水稻。水稻的生長期三個多月,按成熟時間可以分爲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種。按照生物門綱目科分類,水稻屬於稻屬穀類作物,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禾木目。

我的老家在陝西南部——漢中,不僅盛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大豆、芝麻、高粱、花生、蕎麥、小米等農作物都可以在這裏生長,也算得上是魚米之鄉。我在外地上班時,曾經有人問我:“你們是不是住窯洞、喫麪食?”我說:“我在陝西南部,住房子、喫大米”。

作爲農村人,什麼農活都見過,小時候,看到人們犁田、種地、收割。種地時都按節令,就拿種水稻來說吧,“驚蟄不浸谷,大暑稻不熟”。首先要在驚蟄前育好秧苗。把稻穀種浸泡後催芽,然後再撒入提前搞好的秧母田內,用竹子拱起來,再蓋上薄膜。

接下來管理秧苗也很關鍵,天氣溫度太高時,要把兩頭的薄膜揭開通風,早晚溫度比較低,要將薄膜蓋嚴實,防止幼苗凍壞。後來有了兩段溫室育秧,有專人管理,一個星期後再將小秧苗從溫室拿出,移栽到提前準備好的水田中,溫室育秧不需要再蓋薄膜。等到小秧苗長到三四個葉子時,可以適當施一點肥,增加養分,有助於秧苗的生長。

清明前後正是插秧時節,在老家遇到農忙季節時,只要提前說一聲,親戚鄰居們相互幫忙,不用付工資,管喫喝就行,在農村一直都是這個習慣。不論割小麥、脫粒,還是栽秧苗、打穀子,大家乾的熱火朝天,更能體現出大家和諧相處。

雖然我是農民,秧田的活我也不全會。父親總是嫌我做的不好,當然也不靠我幹活。我在家裏的時間很少,有的時候只幹一點簡單的農活。父親是種莊稼的能手,啥時候該幹什麼活,都是有計劃、有安排。

秧苗栽好後,過一段時間需要打藥防病蟲害、施肥。遠遠望去,秧苗就像一層綠色的地毯。再過一段時間開始抽穗,開出黃色的小花,微風吹過,一股淡淡的花香味飄然而至,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

從插秧到收割,大概三個月時間,早熟水稻會提前一點。晚熟水稻生長期長,大米更好喫!在農村的丘陵地帶,一般水田和旱地都是分開的。旱地種小麥、玉米、油菜、大豆、綠豆、芝麻、花生之類的農作物。山區的水田只種一季水稻,主要是水源有限,靠天喫飯,水稻收割完就閒着。

那個時候,收割水稻都是用拌桶,每家都有拌桶和風車,各種生產工具都是不可缺少的。需要拌桶時,在拌桶裏面放一根木棒,然後扛在肩上,有的時候走兩三里路纔到水田邊,而且都是小路。把拌桶放在水田邊,在拌桶三邊圍上竹蓆,防止穀子濺到拌桶外面造成浪費。

割穀子的人提前把穀子割好,並朝一個方向放好,兩個人站在拌桶兩邊,拿起把子開始打穀子。拌桶旁邊打完了,兩個人拖着拌桶向前拉。等拌桶穀子滿了,把稻草渣清理一下,用口袋或者背篼,將穀子運回家。裝袋子時,打穀子的人可以休息一下。有的時候四個人打穀子、遞把子輪流作業。打穀子最主要的是往家裏背穀子,不僅是小路,有的地方還是上坡路,幹活有點喫力。

說起拌桶打穀子,還是有講究的,有好幾種打法。拌桶兩邊各站一個人,手拿着一把割好的稻穀,左邊的人把稻子高高舉起來,再使勁摔下去,向拌桶邊靠一下,右邊人照樣,一人一下配音,然後兩個人同時掄起稻穀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同時通過翻把子,才能把穀穗上的稻穀拌乾淨。會打穀子的人拌幾下稻草上乾乾淨淨,不會的人無論怎麼打,還是有穀子留在稻草上面。

拌桶打得好不好,主要是聽聲音,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到:叮,咚,谷爪谷爪,叮咚谷爪谷爪,叮咚叮咚……聽起來就是一種音樂。父親也教我打穀子,我拿起把子怎麼也打不好,直到現在,拌桶打穀子還是不會。我只好割穀子、整理稻草、往家裏背穀子。打穀子的同時,把稻草一個一個的綁好,蹲在田裏,空閒時間擺到田坎邊上曬乾扛回家,冬季時候用來餵牛。

在我上學時,看到城裏人都用腳踩式打穀機,這個比拌桶方便很多。拌桶顯然小了一半,每次兩個人各拿一把稻穀,放在打穀機軲轆下,腳使勁踩,利用轉速來打掉稻草上的穀子。把子轉一下乾乾淨淨。也可以一個人操作,比拌桶打穀子快多了,拌桶打穀子胳膊疼,而打穀機打穀子腿痛。

後來有人在打穀機上安裝小柴油機,不用腳踩,更加省時省力。也有的人經過改裝,安裝電機在打穀機上,電動式打穀機噪音小,效率也不錯。隨着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平川地帶都用上聯合收割機,自動裝袋更加方便快捷。

說句心裏話,農民真的辛苦。春夏秋冬,起早貪黑,風吹雨打太陽曬,面朝黃土背朝天。忙忙碌碌,一年下來也就是攢一點糧食,可是糧食又不值錢。除過種子、化肥、農藥、收割工資,基本上沒有錢,遇到收成不好,還會虧本。

種田不僅僅是爲了喫飽肚子,所以有的地方,出現土地荒蕪現象。有的人算了一下,不如干點別的活,買糧食喫也很方便。以前小時候不會種莊稼,總是聽老人們說,農村啥活都要會,不然就會被餓死。

自從父親去世後,水田沒有栽過秧,別人家栽了幾年,現在都荒廢了。我也有六七年沒有去水田邊看過,當然水田離我家還有一段距離,最遠的水田在馬良溝口,快到河邊,回想起收割稻穀,實在太辛苦。幾個人忙碌一整天,打好的溼稻穀裝口袋,用肩扛,或者用背篼背,回家時都是上坡路。稻穀整理乾淨,曬乾後裝進糧倉,纔算放心了!

當今社會的四不像:說是農民吧,沒有種莊稼。說是工人吧,又沒有正經工作。說是城裏人吧,戶口在農村。說是農村人吧,又在城裏混。如今生活的壓力大,農民也挺辛苦,生活都不容易,這也是社會現狀。

看到南方第二季水稻已經出穗,又一次想起老家打穀子的情景,更加懷念我的父親。拌桶打穀子的方式,有的地方還是有人使用。從拌桶到腳踏打穀機,用腳踏打穀機到電動打穀機,從電動打穀機到聯合收割機,都是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

汗滴禾下土,才知粒粒皆辛苦。老家的拌桶、犁頭、耙、鋤頭、钁頭、洋鎬、叉钁等生產工具,都是父親留下的紀念,最近幾年雖然沒有種地,我還是將它們好好保留、收藏,每當我看到收割穀子,總會想起老家的拌桶和打穀機。我不會拌桶打穀子,多虧了有了打穀機和收割機,打穀子的經歷,也是滿滿的回憶……

龐建宏,陝西洋縣人。愛好閱讀和寫作,用文字記錄生活點滴。洋縣作協會員,農二哥詩社會員,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會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