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九月,秋風微涼;美妙歌喉,山中歡唱。9月18日—9月20日,在有涼都之稱的河北保定淶源縣,一場別開生面的“天籟之音”合唱藝術交流活動在仙人峪景區的“自然之聲”天宮音樂廳成功舉行。這是該天然石壁音樂廳被發現後舉辦的首次大規模羣衆合唱交流活動。

此次活動由中國合唱協會羣衆合唱委員會支持,內蒙古合唱協會、淶源縣仙人峪景區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主辦。來自廣西、廣東、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全國內地10支合唱隊伍在這裏進行的合唱藝術交流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大家熱情高漲,美妙的歌聲在秋日的大山裏婉轉流淌,遊客紛紛駐足並積極參與其中,爲景區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早些時候被發現的“自然之聲”天宮音樂廳位於保定淶源仙人峪景區,該地處在太行山和恆山交界處的深山之中,這裏的懸崖山體基本被森林植被立體覆蓋,是遠離都市的天然氧吧。景區在建設過程中發現位於進山口一公里處的一處自然空間,有着罕見的天然聲場,在此處唱歌可以媲美專業音樂廳的效果。

這個天然石壁音樂廳處在峽谷中的山坳,四面上百米高的懸崖絕壁垂直插入天際,形成了一個能容納近千人的天然場地。經衆多音樂專家的實地現場考察,無不稱奇,紛紛讚揚這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蹟。景區在音樂廳的建設過程中,徹底保持了原始自然的風貌,併成功解決了音樂廳功能建設與影響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現在已經可以正常爲合唱活動的使用。

連續兩天在這裏舉行“天籟之音“合唱藝術交流系列活動,打破了以往合唱比賽、大師講座等形式,以一種與多名專家互動交流的方式,針對每一個合唱團具體指出問題,提出建議,互相借鑑,從而達到提高合唱藝術水平的目的。活動邀請了廣東省合唱協會理事長陳光輝、中國合唱協會羣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馬偉營、陝西省合唱協會會長劉希秋、中國合唱協會常務理事武冠民等專家進行現場點評教學,併爲每一支合唱隊伍輔導合唱技巧,互動指導、教學相長,使合唱隊伍收穫滿滿。

來自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河套之韻合唱團指揮劉廉潔表示,“天籟之音“合唱藝術交流系列活動,打破了以往合唱比賽、大師講座等形式,此次活動是以一種與多名專家互動交流的方式,針對每一個合唱團具體指出問題,提出建議,互相借鑑,從而達到提高合唱藝術水平的目的。他說,在仙人峪這樣的天然音樂廳之中演唱,合唱團在提高藝術水平的同時還能呼吸到新鮮的鄉土氣息,品味合唱的真諦。

“此次合唱交流作爲一個系列活動,將在未來打造一個長期的全媒體交流平臺,參加交流的團體和個人可以長期從網上觀看交流互動的內容,互相借鑑以達到提高合唱水平的目的。”中國合唱協會常務理事、淶源縣仙人峪景區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武冠民介紹,這次活動選在“天宮音樂廳”,也是想和告訴世人一個大自然的神奇。

走進大自然天然的氧吧,在提高合唱藝術水平的同時,在大自然之中感受合唱藝術的深層次文化內涵。此次合唱交流活動的10支合唱團,分別是廣西邕城教師合唱團、廣西金茶花合唱團、廣東省韶關市愛樂合唱藝術團、海逸合唱團、河北省秦皇島市金音合唱團、山西潞安集團羿神合唱團、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河套之韻合唱團、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康合唱團、內蒙古蒙古族老年藝術協會、內蒙古托克托縣天藝情之緣合唱團。在中國已經基本控制新冠疫情,國際上疫情仍然在蔓延的時候,走進大自然天然的氧吧音樂廳學習練習合唱技巧,在大自然之中感受合唱藝術的深層次文化內涵,實現了文化和旅遊的完美融合。

“不過我覺得,這個‘天宮音樂廳’價值已超過了整個景區的價值,我們要感謝這份大自然的恩賜。”首期“天籟之音”合唱藝術交流活動的現場指導、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羣衆合唱委員會主任陳光輝已不是第一次來仙人峪了,他對這個神奇的山谷有着濃厚的興趣。

據瞭解,合唱交流作爲一個系列活動,將採取線下實地和線上交流相結合的方式,以“自然之聲”天然音樂廳爲基地,打造一個長期的網上交流平臺。參加交流的團體和個人可以到實地現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練聲唱歌、組織合唱活動,也可以長期從網上觀看交流互動的內容,互相借鑑,達到提高合唱水平、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