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黃河從草原上流過——內蒙古黃河流域古代文明展”在鄂爾多斯博物館開幕。

本次展覽旨在深入挖掘內蒙古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進一步加強內蒙古黃河流域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協作。

據瞭解,本次展覽彙集了內蒙古黃河流域各個歷史時期的精品文物300餘件(套),通過多元文明的匯聚之地、文明交流的牢固紐帶、多民族融合共生的家園3個部分,用歷史發展的眼光審視歷史時期內蒙古黃河流域的歷史發展變遷,結合歷史器物、遺蹟及文獻資料,以圖證史,充分展示黃河在內蒙古地區的獨特魅力。

展覽按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全面梳理、展示這一地域古代文明的流光異彩,揭示北方草原在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詮釋中華民族古老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真諦。

綿延萬里、奔流不息的黃河,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繁衍的沃土和文明的孕育之地。

在黃河從上游進入中游的“幾”字形區域裏,爲黃河的河套地區。這裏北越陰山與廣袤的歐亞大陸草原比鄰,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高原接壤,東與黃土高原相望,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也是亦農亦牧的人類家園。

民族的交往、融合與文化的碰撞、交流成爲這一區域的常態,爲瑰麗多彩的中華文明輸送着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提供着豐厚的文化滋養。

此次“黃河從草原上流過——內蒙古黃河流域古代文明展”的推出,是我區把握時代脈搏,響應國家黃河文化保護的積極動作,也是着眼於內蒙古黃河流域的文明特徵、講述我們自己的黃河文化故事的有力舉措。

相信以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融合發展爲精神內涵,以黃河文明、草原文明多元融合文化爲抓手,建設我們的文化事業,促進文化和旅遊的大融合。

黃河,像一位母親,滋養了兩岸的土地和人民;草原,像一個搖籃,孕育了歷代衆多的遊牧部族;長城,像一座橋樑和紐帶,將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牢固地聯繫在一起。

作 者:李 麗

編 輯:李 麗 楊 丹

聲 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內蒙古旅遊報》官方微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