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将如何继续做好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减量,进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连日来,记者就此对相关部门和镇(街道)进行了走访,打探到其正在做的相关工作以及成效。

生产生活生态三兼顾 多措并举治理

关于“统筹三大功能推动环境营造方式变革”,区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指出,城市的核心价值是让生活更美好,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引导空港公园城市发展回归人本逻辑、从供应导向转为需求导向,构建以事业成长性和生活宜居度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

区城管局结合目标任务,梳理明确了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项目建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项目(一期)迁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多项工作任务。

“垃圾治理与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连环境卫生都搞不好,市民宜居宜业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深知,城管工作是最贴近老百姓、最有直观感受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为确保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双流区多措并举治垃圾——

多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现场会等宣传活动,强势推进;

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评办法,加强对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考核;

大力推广厨余垃圾分布式处理等设施建设,用科学手段提高各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效率。

从我做起,从身边细节做起 齐心协力治理

在黄甲街道,记者了解到,2019年黄甲街道被确定为全区首个成建制整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示范创建街道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相关部署要求,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通过构建机制建设、设施建设、宣传引导、社区自治等工作体系,整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前列。

为建好硬件设施,夯实垃圾分类工作基础,黄甲街道主要通过建好服务站点、引进智能化设备、规范投放垃圾桶点等举措,以市场化模式深化餐厨垃圾源头治理,既有效杜绝了餐厨垃圾下管下河等现象,又凭借积分奖励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辖区垃圾分类工作高效推进。

就在前几天,为打造双流机关垃圾分类阵地建设样板,区城管局召开机关垃圾分类专场培训动员会,创新激励机制,以科室为单位定期收集处理可回收物,以先进评比的方式吸引员工参与。区垃分办工作人员付蕾说,创新推行垃圾分类,达到了“变宣传为实践,变口号为行动”的效果,接下来将在区级各部门推广该模式。“只有区级各部门率先示范、行动,到基层动员群众做好垃圾分类才有说服力。”

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治理科科长杨新领介绍,目前,除东升街道和西航港街道部分小区由区城管局采取市场化方式管理外,其余区域均由属地镇(街道)负责,处理模式为焚烧处理、送往垃圾填埋场填埋。“前端投放、中端运输、终端处置方式等方面还相对粗放,与垃圾分类处置要求还有差距。”

杨新领说,垃圾分类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民生工程,落实的关键要靠广泛动员、制度保障。做好垃圾分类不但能有效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还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只有各镇(街道)、各部门提高责任意识并且务求实效,才能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空港融媒 记者:许继刚 编辑:陈光华 审核:李元】

感谢您的阅读,更多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双流发布”“双流政事”,收听空港之声FM100.9,下载“空港融媒”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