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記者獲悉,原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總量團隊負責人李少君近期卸下了上述職務。根據組織安排,他將赴國泰君安資產管理公司,並擬任副總裁、投資研究院院長、組合投資部聯席總經理。

近年來,不乏賣方老將轉身伏櫪,例如任澤平、李慧勇、梁紅等。這次組織調動,對於李少君個人而言,完成了從賣方向買方的職業生涯轉變。其總量思維和全球視野,也將有望助力國泰君安資管公司加強自上而下的研究和投資框架搭建。對於國泰君安而言,李少君的職務調動也是集團大力支持大資產管理板塊發展,構造集團更強競爭力買方生態的重要舉措。

近期,國泰君安集團提出了“三個三年三步走”的全新戰略,並在大資產管理板塊佈局券商資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公募基金“三軍並進、聯動創新”的現代資產管理的新思路,爲集團的財富管理轉型賦能。而國君資管,無疑是其中的核心一環。

國君資管目前正在積極申請公募牌照,李少君的加盟也體現其打造一流買方投資研究實力的決心。據記者瞭解,近期國君資管圍繞着高質量發展正在積極推動一系列綜合改革,這也是落實集團“四向四要”工作方針,打造面向未來發展動能的重要部署。至此,國君資管分管投資業務的固收投資大咖成飛,權益投資領軍人物張駿,與研究老將李少君,已初步構建起國君資管投研線的“鐵三角”陣容。

借全球經驗構建領先的買方總量研究

如果熟悉李少君的過往經歷,就不會對他此番調任國泰君安資管感到意外。

李少君於2016年加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調任前擔任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並負責總量研究。在此之前,他是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和研究業務部總經理,還曾在工商銀行總行從事宏觀經濟和政策研究。

十多年的從業經歷,加上其在行爲金融學、金融市場理論和政治經濟學領域紮實的理論基礎,讓李少君對研究體系和買方資產管理機構的投資框架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他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早期國內的研究中,不乏機構內部觀點割裂的情形。比如,宏觀和策略研究的邏輯相沖突,宏觀和固收的觀點不自洽,這與均衡市場下無套利的精神、與不同資產的配置框架是相矛盾的。”

基於上述思考,李少君一直希望能夠形成框架完善、邏輯自洽、配置有效的研究體系。國泰君安研究所率先成立總量大組,由八個方向、十位首席和四十位分析師組成,李少君擔任組長。“總量研究的核心不是把所有方向的觀點集合在一起,而是把所有方向的納入一個有機的配置框架裏”,李少君介紹。在這個研究框架下,宏觀提供輸入,配置做出多資產的分配,與策略並行的,還有金融工程提供的量化投資策略校驗,基金研究落地、新股研究、中小盤和主題研究提供增強。

“這種統一框架下觀點的校準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更希望把這些校準帶來的火花以更框架化、直觀化的方式帶給客戶,這後來形成了我們的總量夜話。各位首席和同仁們的思想碰撞,每週日晚八點收聽國君的電話會議,似乎也形成了很多人的習慣”。李少君說。

這種國內領先的研究方式,得到了來自社保基金、大型保險公司和銀行等頭部機構的認可,同時也引領着國內賣方總量思維的轉變。

此外,國際交流和合作的工作也使李少君積累了豐富的全球視野。他向記者介紹,“我們幾乎每年都會在北美和歐洲跑一圈。我們對頭部資管機構的投資和研究框架做了非常詳細的梳理。我們發現他們的投研的框架和體系有許多值得借鑑之處。例如,自上而下的視角在海外機構中非常常見。”

業內人士評價,李少君的總量思維和全球視野,以及主動與量化結合的投研視角,或有助於國君資管自上而下研究和投資框架的搭建。

本土資管機構面臨挑戰

“在當前這個時間點,雖然乘着改革的東風,但面對挑戰,很多同仁也倍感壓力。”李少君在採訪中坦言,“無論是內部環境變遷,還是外部競爭加劇,都讓我們如芒在背、策馬揚鞭”。

內部環境而言,首先是資管新規出臺帶動了市場財富管理需求的增加,以往大量資金可以通過非標產品獲得穩定的高收益,隨着非標資產的萎縮,這些資金逐漸帶來的配置需求與日俱增。與此同時,人口結構老齡化帶來的利率下行趨勢難以逆轉,如何配置與之相匹配資產成爲重要的問題。

其次是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整體的資產開始出現兩個顯著的變化:一是存量資產(以傳統產業爲代表)開始逐步走向結構優化;二是增量資產(以新興產業爲代表)出現了非常強勁的客戶需求,資產的配置、估值、定價等投研方法面臨的衝擊不斷。

外部競爭方面,近兩年國內資本市場加速開放也是市場大格局變化的一個非常強有力的助推因素。就在今年4月1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放開外資股比限制, 8月21日,貝萊德基金管理公司獲准設立。外資資管機構搶灘國內市場的大趨勢已經形成。

“海外的投資研究框架和體系,正在通過各種各樣的資金和產品,進入到我們的市場,可能對本土資管機構的體系產生衝擊,這是我們特別焦慮的一件事情。”李少君說。

事實上,以北美爲例,市場典型的特徵是主動基金相對較少,量化基金非常多,和國內市場正好相反。美國的主要產品和資金都配置在指數型產品上,在這個背景下,美國指數研發能力和指數型產品管理的能力就非常突出,隨着外資資產管理機構不斷進入國內市場,未來給本土資產管理機構帶來的挑戰會越來越明顯。

做好自上而下,助力自下而上

國泰君安資管顯然已經看到了這樣的格局變化。應對的思路具體而言,一是要加強自上而下的投資研究框架搭建;二是進一步強化自下而上的投資策略拓展;三是有機的融合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助力公司更大更強。

“我希望搭這樣一個有效的框架,從大類到資產、從資產到賽道、從賽道到產品和標的;選好阿爾法,保護好貝塔;在全球視野的基礎上,做好自上而下,助力自下而上。”李少君說。

在這個框架下,各個投研條線相互獨立又有機統一。具體操作上,國泰君安資管會借鑑海外的經驗,但更爲重要的是做本土的框架。

“我們和海外的市場是不同的。海外的市場我只要去投資了指數基本上就放棄阿爾法,這是因爲它的市場已經非常有效,阿爾法的機會相對來說比較少。但是在我們的市場,阿爾法的機會還很多,大類資產的貝塔週期也很明顯,實際上這都是我們可以做的。”李少君說。

李少君對國君資管的投研框架有着十分清晰的願景。

“我們不希望簡單地輸出產品,而是希望輸出一種標準,和國內外的機構共同合作,制定適合國內資產管理公司的標準,就像我們的5G和高鐵。”李少君說,“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標準,否則很難說轉型成功。這套標準的準則就是適合中國市場,能夠給中國的老百姓安安全全、踏踏實實的管好錢、理好財。”

李少君坦言,和製造業一樣,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也有着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但是國內資產管理機構不能只依賴市場,必須要拿到核心競爭力,才能和國際的頂尖機構同臺競技。在向財富管理轉型和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背景下,國泰君安選擇從研究和科技向投資賦能,用創新型的裂變直面挑戰。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