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玉琪

“將來數字貨幣很可能是一家獨大、贏者通喫的故事。”

9月19日,在《中國經營報》觸角學院戰略合作的北大國發院公開課之“北大國發院EMBA論壇”系列直播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指出,未來,國與國之間競爭的最終決定因素不是軍事力量,而是金融力量,將來金融的競爭會集中在數字金融領域,“數字貨幣是我們將來金融競爭的終極場所”。

數字貨幣緣起:美元前景遭質疑

“貨幣需要具備三個特徵:幣值相對穩定、能靈活調節、交易方便。”黃益平介紹,貨幣在經歷了以物易物、貝幣、銅幣等階段後,進入了由政府信用背書的紙幣階段。

“但紙幣有一個新的弊端,就是紙幣到底值不值錢是政府說了算,政府往往會有超發貨幣的衝動。”黃益平指出,貨幣超發會造成惡性的通貨膨脹,會造成經濟體系不穩定、社會不穩定等問題。

但以“金本位”“銀本位”爲代表的貴金屬貨幣體系也有其弊端。黃益平分析,貴金屬貨幣供應量比較穩定,如果供應量跟不上經濟增長,就會導致通貨緊縮。

後來,許多國家嘗試在比較僵化的金本位制和比較靈活的信用貨幣之間獲取平衡,最典型的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即“兩個盯住”:美元盯住黃金,其他貨幣盯住美元。

“它實際上仍然是一種金本位,我們把它稱之爲金匯兌匯率體系,這個體系其實沒有完全擺脫原來金本位體系的弊端。”黃益平分析,1971年,美元和黃金脫鉤,由美聯儲來決定貨幣供給,但由於國際經濟不斷活躍,對美元的需求不斷增加,很快又遇到了美元不夠的問題,即“特里芬兩難”。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大家對美元的信譽產生了懷疑。“用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來支持國際貨幣的功能到底能不能持續?”在黃益平看來,2009年比特幣橫空出世、受到市場歡迎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投資者對美元的前景產生了懷疑。

“我們常說比特幣有兩個優點,第一是匿名性,第二是去中心化,不受央行干預,其最大特徵是供給給定,不能超發。”黃益平說。

央行數字貨幣落地,影響幾何?

儘管比特幣備受青睞,但由於其缺乏內在價值,導致其價值十分不穩定。於是,以Facebook的天秤幣(Libra)爲代表的穩定幣應運而生。黃益平認爲,穩定幣以主權貨幣支撐,賦予了內在價值,是一種相對穩定的數字貨幣。

“但天秤幣也遇到了很多的障礙。”黃益平解釋,Facebook和WhatsApp有將近30億名用戶,如果其落地後變成國際支付手段,許多國家擔心自己的貨幣體系受到衝擊;另外也給監管部門帶來反洗錢、反腐敗等挑戰。

放眼全球,各國央行數字貨幣領域風起雲湧。據國際清算銀行今年1月發佈的數據顯示,全球80%的央行正在研究數字貨幣,10%的央行即將發行本國央行數字貨幣。在這一背景下,我國也加快試製,推出了央行數字貨幣(DC/EP)。

黃益平認爲,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可以視作一種幾乎沒有成本的交換媒介、一個安全的價值存儲和一種穩定的賬戶單位。

他介紹,目前我國央行數字貨幣有三個主要的運行機制。第一,數字貨幣只替代流通中的現金(M0),不替代銀行存款(M1或M2);第二,央行不對數字貨幣支付利息;第三,採用央行對機構、機構對個人的雙層運行機制。

黃益平着重分析了央行數字貨幣與移動支付的區別。他指出,央行數字貨幣的最大優點是具有法償性與真正無成本。“法償性意味着可靠,只要有密碼就可以兌換人民幣,不會因爲企業或者銀行倒閉就影響兌付,0成本意味着其普惠性更好。”

但他認爲,目前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手段已經建立起了具有一定黏性的生態系統,而央行數字貨幣會不會取代移動支付,關鍵取決於與數字貨幣能否建立相配套的生態系統。“替代一定會發生,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不好說,我覺得值得我們關注。”黃益平說。

而對於銀行機構而言,數字貨幣是否能完全避免銀行脫媒仍然存疑。黃益平認爲,如果央行數字貨幣開始支付利息,對於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影響值得關注。

人民幣數字化能否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甚至撬動國際金融體系的變革?黃益平認爲,二者直接關係不明顯,但數字貨幣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一些舉措落地。

“貨幣能不能在國際上被接受,跟它有沒有數字化沒有關係。”在他看來,貨幣的國際化取決於匯率是否靈活、市場是否開放、國外投資者是否有信息和意願有關係。“人民幣國際化本身是一個要自己往前走的過程。”

“我們的央行數字貨幣落地之後,在全世界可能都是屬於走得比較早的,這是爲什麼它舉世矚目的原因,但(支付手段)只是央行數字貨幣的第一步,而且是相當保守的一步。”黃益平認爲,數字貨幣未來可能會在定價、儲值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經營報》觸角學院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北大國發院在線公開課系列”達成戰略合作,系列課程旨在爲宏觀經濟發展、企業生存策略提供更好的建議。

(編輯:黃玉璐 校對:顏京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