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每月給我4500元生活費,其實我生活上的費用只花了800元左右……”

有一位去年考上大學的小女生跟我聊天的時候說到了她上學時的生活費,然後沾沾自喜地說出了她的心裏話。她就是去年考上大學的一位大一新生,今年開學她馬上就大二了。

每月生活費4500元,每一分錢都花得有理有據。

這位女生的媽媽本着“女生要富養”的心態,只要是孩子的合理要求都選擇支持,所以當女生告訴自己媽媽她每月在學校的伙食費1200元,學雜費800元,衣物1000元,化妝品500元,生活用品500元,總共花銷超過4000元時,她的媽媽看她說得有理有據,於是二話沒說給了她4500元。

這就算是媽媽給的了,爸爸還會擔心自己女兒在學校喫不飽、穿不暖,時不時給女兒發個紅包,轉個零花錢。認真算一算會發現這位大一女生的生活費遠遠超過了絕大多數家庭一個月的總收益了。

父母給的生活費高,她實際上用於生活上的花費僅800元!

我很是詫異,一般的大學生的生活開支在1500元左右是正常的,但像這位女生這樣花費的情況就讓人很驚奇了。於是我深入瞭解了一下她是怎麼能夠在生活花銷上面僅僅花費600元的!

關於喫:早中晚都喫食堂,早飯喝豆漿、喫包子,一個月花費100元;午餐一葷兩素一餐才7元,一個月才210元;再加上晚餐也差不多6元,一個月也180元,加上每個月零食、水果算100元,總共才600元不到。再加上一些日常開支、化妝品等等200元左右,她一個月省一點就只花了800元的生活費。

父母爲了讓她在大學裏安心學習,不要過得太拮据,纔給了她足夠的生活費。那麼,她把剩下的3000多元錢都用在哪裏了呢?爲什麼明明自己可以克服誘惑,能夠省喫儉用的過大學生活還要找父母要這麼多生活費呢?

省喫儉用,只爲了看一場演唱會。

原來她跟很多00後的其他孩子一樣喜歡追星,常常爲了買愛豆的同款產品省喫儉用攢錢購買,更是有一次一個月自己花了400元在喫喝用上面,其他剩下的4000元,買了機票和演唱會門票,不惜翹課去看自己喜歡的明星的演唱會。

但這些,她的父母都不知道!作爲父母給這麼多生活費的初衷是爲了孩子能夠在學校活得舒心,但卻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進入大學之後,沒有了父母的監督,不僅沒把生活費用在生活上,還自己剋扣自己的生活費。

追星不是不可以,但要合理追星。

在這個年代,追星是稀鬆平常的一件事情,但是作爲還沒有經濟獨立的學生黨追星萬萬不可這麼不計後果。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次要任務是愛惜自己,而這位女生把這兩者對於自己最爲緊要的事情都拋在腦後,我想她的愛豆知道之後也不會贊同吧?要知道一個正能量的明星是需要自己的粉絲也是能夠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學習上的好學生。

話又說回來,2020年的新時代的家長們該給自己的孩子多少生活費才合理呢?

有的家長說看新聞有人窮志堅的孩子一個月300元的生活費都能喫好、學好,並且用讀書改變了命運,不僅高考時取得了615分的高分,而且還能夠有光明的未來前途。那麼自己家的孩子進入大學,每月給他7、800元應該就能過上很好的日子了。

我們再來看看最近網上傳得比較廣的一張全國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統計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的每月生活費一般在1500-2000元左右居多。多數家長能夠拿出這個區間的生活費給孩子,不會因此增加家庭的負擔,也不會讓孩子在大學裏生活感到委屈。

而那些每月給孩子超過3000元以上的家長,要麼是家裏真有錢,不在乎這一點生活費,要麼就是對孩子有更高的期望,希望孩子過得比較滋潤。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可能和之前所描述的大一女生的家長一樣,自認爲孩子生活費高,其實孩子把生活費花在了其他地方,例如:打遊戲、上網、談戀愛、旅遊、追星等等。花錢的地方一多,那1000多的生活費自然不夠花了。

總的來講,大學期間,其實孩子們的生活費花不了太多,畢竟學費、學雜費、住宿費等大頭的學費都是開學之際已經一次性付清了的。這個時候孩子們又不用交房租,喫飯在學校食堂解決,作爲父母在給一點零食費,就已經很不錯了。

要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等到孩子們拿着高昂的生活費在大學裏瘋狂的胡喫海喝,過着沒有上進心的生活,那等到大學畢業時,找不到能夠和他大學期間肆意揮霍所匹配的薪資待遇的工作,那是家長繼續給錢呢?還是要孩子省喫儉用,重新學習如何過日子呢?

筆者認爲作爲家長從一開始就要給孩子們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學生時代還是以學習爲主,其他身外之物夠生活就行,這樣纔有利於他的未來人生髮展。對此,各位網友有些什麼其他不同的見解呢?歡迎留言交流。

圖片來源網絡,侵聯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