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軍修改戰備規定:“第一擊”改稱“行使自衛反擊權”)

(觀察者網 訊)近段時間以來,解放軍戰機多次出現在臺灣周邊空域進行軍事訓練。臺媒9月20日報道稱,臺防務部門已將“戰備規定”中的“第一擊”改稱爲“行使自衛反擊權”。

臺灣“中央社”9月20日援引軍方官員聲稱,面對解放軍近期行動,因爲無法“判斷背後意圖”,臺軍的態度就是“不冒進”,避免擦槍走火。臺軍還派人到各飛行部隊巡迴講習教育,以“不挑釁,避免擦槍走火”爲原則。

但這名官員還揚言,雖然大陸和臺灣都宣稱“不開第一槍”,但面對解放軍,所謂“不開第一槍”並不是指真的不能開火,關鍵在“行使自衛反擊權”的時機,這部分皆充分考量“國際法”等規範,但是“若臺軍被攻擊,我們一定會反擊”。

9月18日,殲-16從南部、北部進入臺軍空域、殲-10和殲-11進入臺灣中北部空域,轟-6進入臺灣南部空域 圖源:臺軍

《聯合報》20日同樣報道稱,近期臺軍高級將領巡迴到各飛行部隊講習時,要求強化飛行員耐性,避免擦槍走火,並提到這項政策轉變。臺軍方稱,目前兩岸飛機對峙時,仍以空中相互佔位爲主,彼此之間沒有過激行動,聲稱至今應對解放軍的依據,仍爲“臺軍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臺軍在“經常戰備時期”,“第一擊”須由臺防務部門負責人下令批准。

《聯合報》報道截圖

親綠媒體《自由時報》援引臺防務部門發言人史順文的話稱,若臺方受到實際威脅,纔會評估行使“自衛權”。

臺軍方官員透露稱,現今臺灣能運用“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應對相關威脅,且仍遵照“不開第一槍”的原則,但假使臺方戰機受到攻擊、或解放軍已進行攻臺前準備,或對臺戰機有明確的攻擊跡象,“空軍作戰指揮部”指揮官就可以命令飛行員對其進行“自衛反擊權”。

臺灣“中國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稱,“自衛反擊權”是指“不會主動攻擊”,臺方不會開“第一槍”,但如果受到攻擊,“一定會反擊”。飛行員如果沒有“空軍作戰指揮部”命令擅自開“第一槍”,戰機落地飛行員就將“就地法辦”。

臺灣“中央社”則援引臺軍人士宣稱,所謂“不開第一槍”並不是真的不能開火,而在於“行使自衛反擊權”的時機。

至於所謂“第一擊”,臺軍方內部長期以來也有多種看法。有軍方人士聲稱,若解放軍已集結並有“犯臺”跡象,即可“先發制人”。但多數軍方人士認爲,須待對方攻擊後,才能還擊。

“中國時報”8月17日曾報道,去年3月31日,解放軍軍機飛越所謂的“海峽中線”、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下令“強勢驅離”後,臺軍方立即修改“經常戰備突發狀況細則”。

報道稱,臺軍方採取的具體應變措施,從廣播警告、戰機監控驅離到地面導彈部隊應對,都有明確的處置規定。一般來說,臺軍戰機執行空中驅離任務都會掛彈,像F-16戰機會掛AIM-120C中程空對空導彈。

每次升空警戒監控解放軍戰機,都會由資深飛行員帶隊,但爲嚴防空中擦槍走火、引發事端,飛行員沒有接到“空軍作戰指揮部”的命令,不能擅自開第一槍;如果違令,下來馬上移送法辦。

綜合臺媒報道,解放軍軍機9日、10日、13日、16日連續進入臺西南空域。臺軍9月18日在防務網站上發佈消息稱,解放軍出動2架轟-6K戰機、8架殲-16戰機、4架殲-11戰機、4架殲-10戰機,多批次從多個方向掛彈進入臺灣西南、西部“防空識別區”。臺軍緊急起飛戰鬥機,並出動防空導彈系統進行應對。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9月1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日(18日)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這是針對當前臺海形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正當必要行動。臺灣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任國強說,近期,美國和民進黨當局加緊勾連,頻繁製造事端,無論是以臺製華還是挾洋自重,都是癡心妄想,註定是死路一條,玩火者必自焚!中國人民解放軍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一切外部勢力干涉和“臺獨”分裂行徑,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高仰止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