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敏:5G繁榮時代需要協同共進、創新致遠

新浪科技訊 9月21日下午消息,由新浪科技、新浪5G聯合主辦的“Refresh Your Life”新浪5G Open Day今日開幕。華爲無線營銷副總裁朱慧敏在技術變革分論壇演講中分享了她對5G網絡建設規律及應用的見解。她表示,5G的主要商業成功是需要構築在to C應用上的,但如果沒有to B業務,也並不能稱之爲真正的商用成功。

朱慧敏提到,當前中國5G發展與商業應用是“兩步走”的方式,首先是繼承了4G的部分to B應用及常規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如短視頻等。在她看來,隨着5G部署和發展,預計到2020年年底,短視頻的720P視頻源會超過50%,1080P視頻源將佔比15%。也就是說,短視頻業務體驗受益於網絡能力的支撐,會逐步得到提高。此外,AR/VR應用也在孵化中,預計2022年或2023年,AR/VR應用會在中國成爲一種趨勢。

在朱慧敏看來,to C業務對5G商用成功大有助益,但沒有to B業務也不能稱爲真正的商用成功,否則在業務角度而言,5G與4G並無太大差別。當然,這個過程中存在一定挑戰,但“與其擔憂不如擔當”。

朱慧敏強調,5G本身不只是一個通信產業方面的升級。正因爲5G的能力如此強大,可以重塑我們熟悉的如雲、AI、計算及垂直行業,而它們是結合可以將AI帶到每個角落,讓我們的每個聯接具備智能,促使行業應用實現真正的數字化轉型。“所以5G等於5‘機’,相信在5G時代,我們會有更多的新價值由此產生。”她說道。

歡迎持續關注新浪5G Open Day,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國際電信協會(ITS)常務理事、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白楊學者趙子忠,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璞,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文遠知行創始人兼CEO韓旭,小冰公司CEO李笛等院士專家、領軍企業高管共話5G新機遇。(何暢)

以下爲朱慧敏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華爲無線營銷副總裁朱慧敏,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主題是“協同共進,創新致遠,共舉5G繁榮時”。

首先來回顧一下5G的發展,我們經常說5G的發展遠超預期,這個比較是相對於過去4G的發展。我們知道,4G最早是在2009年發佈首張4G商用網絡,那真正得到大的發展、萬站以上的建設規模也是兩年以後。再看5G,中國是2019年6月發放牌照,2019年年底正式宣佈商用,截止到目前,2020年的最新數據,中國已經建設了近50萬個基站,預計年底會有近80萬個基站的規模。我們覆蓋的城市規模也在200多個城市,年底會有300多個城市。今年5G覆蓋的人口會達到60%左右,預計5G覆蓋人口達到90%是在兩年後,2022年年底,預計在整個中國、遍佈城鄉郊區都會有5G覆蓋,人口覆蓋也能夠達到99%以上。

從現在看,因爲各省市有不少先鋒城市開始部署5G網絡,我們做了大量的商用測試,就第一波商用測試以及商用網絡數據, 5G的體驗基本達到了我們經常說的Gbps everywhere。回顧過去,在UMTS也就是3G時代,我們經常講無處不在的1M。那麼到了5G時代,我們在講無處不在的1Gbps,這裏從目前網絡部署的實際情況看,基本能夠達到這個預期。

咱們今天講解的這個材料裏邊,右邊就可以看到某一個城市,我們現在的5G峯值速率是在1.6Gbps,均值大概是在900M左右。因爲現在5G構築在中頻頻段,那麼跟LTE 1.8G的頻段相比,大概在體驗上達到了20~30倍,因此5G定義的基礎能力,速率達到了預期。

接下來我就談一下目前我們整個業界對於5G比較關注的幾個話題。第一個就是5G的網絡建設。

從目前來看,5G網絡建設基本遵循這樣一個規律,先看頻譜,5G網絡選擇什麼樣的頻譜來建設?從中國來看、以及海外的大部分客戶來看,第一波5G建網大多數選擇了中頻,也就是大家聽得比較多的C-band,3.5G左右,以及中國移動使用的2.6G,我們稱之爲中頻,這是相對於2.1GHz以下的sub 3G的一個低頻來講的。那麼中頻有什麼樣的特點?中頻可用的帶寬比較大,我們叫大帶寬。比如說3.5G,它的可用帶寬從3.4G~3.7G,大概300M,一個國家如果有三個運營商的話,每一家運營商都可以獲得100M這樣的一個大帶寬。當你手裏具備了100M的可用帶寬,同時結合5G的一個關鍵技術,也就是Massive MIMO、大規模的天線陣列技術以後,我們說的產生20-30倍的體驗增益,5G相對於4G,這個技術就能夠得到支撐。

左邊有一張表,什麼叫Massive MIMO?通常我們說的多通道64、32都屬於Massive MIMO的兩種產品形態。從目前我們建設建網,不管是在中國區還是海外,像中東、亞太、歐洲,我們5G的中頻採用的大部分都是64T64R或者是32T32R這種Massive MIMO的產品形態,獲得的速率相較於通道數比較低的16T、以下的8T,差距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說爲什麼我們首先5G用中頻,再加大帶寬,再結合Massive MIMO實現無處不在的Gbps,是完全得到了市場以及技術的驗證的。那在完成了中頻的建設後,就是C-band,我們說的是一箇中頻,還包括2.6G是個中頻,相對於對於sub 3GHz,也就是我們熟悉的700M、800M、900M、1.8G、2.1G,那中頻的頻段還是比較高的。頻段比較高,我們能夠做到一個比較優質的室外體驗。但是客觀講中頻在穿牆以後、穿到建築物以後,室內的體驗還是有一定的挑戰,尤其是上行,因爲我們用了手機做發射,一個手機的發射功率只有200毫瓦,相對基站側我可以不斷加功率,所以手機往上傳到基站的這部分是受限的,也就是說中頻在上行會受到一個限制,覆蓋受限,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會考慮採用FDD,也就是中頻建完以後,再用FDD頻段做兩件事情,一個是做到廣義的覆蓋,出於成本的考慮,在郊區或農村,採用FDD做一個全網的5G覆蓋,同時補齊中頻頻段室內弱覆蓋的weak point,做到室內深度覆蓋的增強,這就是FDD頻段跟TDD頻段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協同機制,TDD做一個有體驗的覆蓋層,FDD做一個廣義的甚至到達農村和郊區的廣域覆蓋,同時做強室內的深度覆蓋,這就是我們講的TDD頻譜和FDD頻譜協同組網產生的組網效應,通過這樣一個協同組網,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網絡的體驗,可以具備殺手級體驗的網絡特徵。

剛纔講到了,在過去我們經常說在佈網時,TDD頻段和FDD頻段要協同。FDD頻譜,剛纔說了它的深度覆蓋能解決問題。另外我們還發現在過去一年到現在5G建網時,上行在速率上面,面向行業應用,存在一定瓶頸。我們來看,行業應用裏有遇到大量的機器視覺,還有視頻回傳,從而在向下做一些視頻監控類的應用。那麼上行存在一定的瓶頸,剛纔說了TDD頻譜,尤其是在邊緣覆蓋受限,而且上行容量也受限,那怎麼來解決上行速率的瓶頸?我們也提出了SUL上行增強的技術,把FDD頻段用於做一個SUL,幫助TDD非對稱使用,突破了FDD對稱使用的規則。可以非對稱使用FDD頻段,通過使用FDD的上行和TDD的上行,進行一個全時隙調度,實現整個上行吞吐率的增加。那麼當FDD頻譜用於上行以後,剩下的問題就是FDD的下行頻譜怎麼用,那麼它可以非常靈活地進行組合,可以選擇跟C-band或中頻的TDD下行頻譜進行載波聚合,本身下行TDD頻譜自身還可以做載波內的載波聚合,或者說是帶外的載波聚合,在用SUL提供上行體驗的基礎上,下行還可以通過靈活的載波聚合,大幅提升下行的體驗。右側反映的是我們在深圳電信做的SUL以及靈活的載波聚合的實驗室數據,我們也做了一個測試。從測試數據反饋來看,我們的上行平均速率達到了近500M,下行通過載波聚合能夠突破2.4Gbps,這個體驗還是非常不錯的。

作爲長期耕耘在移動通訊領域裏的從業人員,我仍然認爲5G的主要商業成功是需要構築在to C應用上,也就是說for people這樣一方面的application,目前我們分析幾組數據,韓國是去年4月發佈5G。從發佈5G商用到現在,三個運營商,包括LG U+、SKT、KT,從最新的年報數據可以看出,每一家相對於過去,盈利都實現了增長,這裏有一個數據,LG U+的收入和利潤相比較,2019年的Q1還沒有發佈5G時,增長了12%,那麼再來看如何支撐U+或者是韓國運營商究竟在5G上做了什麼,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很簡單,其實對韓國運營商,因爲它們本國國民的一些用戶習慣,他們非常喜歡eMBB類的業務,從整個韓國應用來講,他們的商業case基本上聚焦在to C類的應用case上,比如說AR/VR,他們將大量的投資成本注入到AR/VR內容的開發上,國家政策也支撐了AR/VR以及相關雲技術的衍生。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AR用戶在5G網絡發佈後用戶數的增長,在4G時代,整個4G用戶的構成裏,使用AR的用戶不到4%。因爲這一年多以來,在AR/VR應用上的推拉動作,我們可以看到現在AR/VR在整個用戶中的佔比達到了20%,那麼這些新應用包括360度直播,還有一些創新應用,現在的韓國5G的DOU增長了差不多三倍,4G時大概在9.4G左右,現在大概在27.9G。那麼相應匹配的資費套餐的設計,這是背後的原因,爲什麼LG U+還有SKT、KT都能夠實現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在中國,當前5G發展以及商業應用也是兩步走,首先還是繼承了4G的一些to B應用,包括常規的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當然也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目前手機上大家用得最多的是短視頻應用,比如說抖音、快手,那麼過去在4G網絡裏用的最多的快手視頻源、抖音視頻源或其他短視頻類的視頻源,都是基於480P的,720P的佔比也不多,1080P更是不到1%,但隨着5G部署發展,我們有一個預測,到2020年底,720P預計會超過50%。1080P,我知道很多App如抖音都在推1080P視頻源,這個預計在年底會佔比15%,480P會進一步降低佔比空間,也就是說隨着5G網絡的部署,短視頻業務的體驗因爲網絡能力的支撐會逐步得到提高,這一部分通過商業變現,也能夠幫助運營商客戶獲得商業成功。當然在中國,我們仍然在孵化一些類似於像韓國的AR/VR應用,客觀來講目前AR/VR尤其是內容製作方面,在中國的發展相較於韓國還是稍微慢了一點,預計再到2022年或2023年,AR/VR的應用會在中國會成爲一種趨勢。

談到了我們認爲真正能夠幫助5G商用成功的to C業務以外,但是沒有to B業務,我們也不能說是真正的商用成功,否則在業務角度來講,5G跟4G就沒有太大差別了。在to B應用上面,客觀的說還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小的挑戰。當然對於設備商來講,對於華爲來講,我們也在說一句話——與其擔憂不如擔當,因此在to B業務的探索上,我們是一馬當先,跟着我們的客戶一起在往前衝,探索商用成功的路徑。那談到5G to B的商用成功,我們也是分兩撥來看,這兩撥是哪兩撥,一波就是目前已經開始批量商用的一類行業應用,這一類行業運用聚焦在比如說是醫療、教育、商文旅這些行業應用。這一類行業應用有一個特徵,我們把它行業裏邊把它叫to C to B,也就它其實是利用了成熟的eMBB的能力,把在行業裏像醫療行業或教育行業,還有其他的商業文體類的行業應用裏率先做到規模商用,因爲它是借用eMBB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從技術還是商業空間和商業模式上,以及標準準備度來講,都是相對成熟的。這也是爲什麼,我們看幾組數據,5G部署以後,到2020年7月已經有300多家醫院部署了5G網絡,有10多家學校部署了5G網絡,爲什麼這些to C to B類的應用能夠得到率先的批量複製或者批量商用?我們剛纔從幾個維度看商業模式,因爲它屬於to C類延伸,所以商業模式來講它不復雜,很快能夠實現變現。技術上又屬於利用成熟的eMBB業務,大部分我剛纔提到這些行業應用的場景,當前的5G網絡只要結合5G的室內解決方案,或者說再加上邊緣MEC就能夠滿足這些應用的基本技術需求。再看標準,醫療也好,還是安防也好,相應的行業標準都已經出臺了,我們可以說從商業技術標準這些領域來看,這些都具備了規模複用或規模商用的基礎。當然在這些行業應用進一步擴大規模還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過程,比如說生態,目前我們正在跟衛建委合作,繼續推行在醫療行業的5G相應的標準,也就是把5G網絡能力的標準納入到醫療系統裏。我們過去已經推進了醫療行業的5G接入標準,接着還在推醫療行業的5G終端標準,也就是在醫療行業的類似於PDA、移動機器人做護士站、還有一些診療設備能夠植入5G終端,能夠用5G終端作爲5G的聯接,作爲固網連接的另外一個選擇,這是我們正在醫療行業推的一個生態。這也是爲什麼我在醫療行業生態圈裏畫了一個還沒有完全成熟的階段,但我們正在和運營商和相應的管制機構協同往前面去走。當然另外一部分還有包括我們一些標準,像住建委,我們說商文旅或者是5G SOHO住建樓,我們現在跟建築設計院也在溝通,把5G的安裝標準納入到建設規範裏去,留足購的通道和安裝環境部署5G。

那麼最後講到了5G本身,不只是一個通信的產業升級,因爲5G的能力如此強大,它也可以重塑我們熟悉的比如雲、AI、計算以及垂直行業,重塑這些行業。那麼5G和聯接、雲、計算這一類的應用的結合,可以把AI帶到每一個角落,可以讓我們的每一個聯接具備智能,那麼可以讓我們的行業應用實現真正的數字化轉型,所以5G等於5“機”,相信5G時代我們會有更多的新價值由此產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