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作家通常都有反映其最高水平的代表作,每位軍事家也有最能反映其指揮風格的“代表仗”。

最能代表徐向前元帥攻堅作戰特點的,當屬臨汾戰役。

臨汾是扼守太嶽、呂梁間要衝的咽喉之地。該城依山而建,內高外低,城中有城,牆高壕深,形似臥牛,故有“臥牛城”之別稱,歷史上還從未被攻破過。全面抗戰勝利後,閻軍在此前日軍修築城防工事基礎上,又加以擴建,形成縱深四道防線,並駐軍2.5萬人,由梁培璜統領,堅守着這一晉南軍事重鎮。

徐向前

爲策應中原和西北戰場的作戰,晉冀魯豫軍區調集8縱、13縱及各軍區地方武裝,共計5.3萬人,交由時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徐向前指揮,準備攻取臨汾,拔掉閻軍楔入晉南,分割我各根據地聯繫的這個釘子。表面上看,我軍參戰兵力是臨汾守軍的兩倍有餘,但除了8縱23、24旅和13縱37旅外,其餘部隊皆是留在內線的地方武裝升級而來。而且我軍嚴重缺乏火炮和攻堅經驗。

雖說困難不小,但徐向前着眼於全國形勢,仍堅持一定要啃下臨汾這塊硬骨頭,並通過艱苦戰鬥鍛鍊新部隊。3月5日,胡宗南電令臨汾守軍整編第30旅緊急空運西安,增援洛川后。電報被截獲後,一些將領主張等該旅空運完畢,臨汾守軍力量減弱後,再攻堅不遲。不過,

徐向前想的卻是不能增加西北野戰軍的負擔。他不但不下令推遲進攻,反而較原計劃提前了

3

天,於

1948

3

7

日發起了臨汾戰役。

從3月7日至28日,徐向前指揮所部在臨汾外圍與守軍反覆拉鋸。各外圍據點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好不容易纔基本掃清臨汾周圍外圍據點,斃傷俘守敵近3000人,但我軍也付出了傷亡3000餘人的代價,而且彈藥消耗頗大,各部隊非常疲憊。

很明顯,我軍事先對守敵的頑抗程度估計不足,對其工事特點也沒能充分掌握,戰鬥艱苦程度大大超過戰前預計。鑑於這還只是外圍爭奪,戰線越靠近城垣,守敵就越發瘋狂,不少我軍中高級指揮員心生撤圍而去,尋機再戰的念頭。恰在此時,偉人給徐向前來了封電報,說傅作義和閻錫山打算聯合出兵偷襲石家莊,要求他考慮率部馳援石家莊,增援聶榮臻部的可能性。

這是個就坡下驢的好機會。有這封電報在手,如果徐向前以馳援石家莊名義撤圍,自是名正言順之事,不必擔心自身威名受損,同時也迎合了下面的“民意”。但徐向前全面分析了形勢,認爲勝負繫於一念之間。如果放棄已取得的戰果,勞師遠援石家莊方向,很可能兩頭落空。敵我士氣此消彼漲,將給今後的作戰造成更大困難。因此,他堅持堅決打下臨汾的戰役決心不變。

3月31日,徐向前組織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以統一思想。會上,徐向前承認攻臨汾比原先估計的要困難得多。戰前制訂的計劃求勝心切,兵力分散,不符合實際情況。但是,他要求各部總結經驗教訓,重新調整部署,鼓舞戰鬥意志,無論如何要打下臨汾。就算是打不下來,就是圍困也要將它圍困到投降爲止。

在具體部署上,徐向前將8縱主力23旅調到臨汾東北方向,將13縱預備隊37旅調往城東南。軍區炮兵團和8縱、13縱及太嶽部隊的火炮統一集中使用。

在攻城策略方面,他說:“坑道是我軍當前攻堅的主要手段,我們要實行土行孫的戰法,鑽到地底下去,用坑道破城。”

遵照徐向前指示,8縱23旅在臨汾東北開掘4條坑道,向東關城牆掘進。同時,地面上展開了激烈的外壕爭奪戰,將外壕外沿的敵人全部驅散,掩護坑道掘進到東關城牆下。

23

縱共向坑道藥室裏裝填了近

9

噸炸藥。

4

10

日黃昏,這些炸藥被同時引爆,將臨汾東關城牆炸開兩個大缺口。一個長

57

米,另一個長

25

米。城牆上的守敵也隨着爆炸灰飛煙滅。

23

旅指戰員從隱蔽部裏一躍而起,從這兩個大缺口殺入東關,將一息尚存,但已被爆炸波震得神志不清的殘存敵軍全部肅清。

東關失守,極大震憾了臨汾守軍。困獸猶鬥的他們,使用古老的“甕聽法”偵聽我軍坑道掘進作業,用小部隊反擊、炮火轟擊和施放毒氣等手段,妄圖破壞我軍坑道作業。我軍只能在加大掩護力度的同時,儘可能多挖坑道,甚至挖上下兩層坑道,同時掘進,以分散風險。據統計,我軍在城東共展開了15條主坑道和40餘條掩護坑道的作業面。

敵我雙方圍繞着坑道展開的鬥爭持續了一個多月。期間我軍指戰員付出了極爲艱辛的努力,終於將兩條坑道挖到了主城牆牆根下。23旅分別在這兩條坑道藥室裏裝填了6.2噸和3噸炸藥。5月17日傍晚19時,隨着兩聲震耳欲聾的巨響,臨汾主城牆被炸開了37米和39米兩個大缺口。

這兩聲巨響,就是總攻的號令。以城牆爲核心的防禦體系被撕開了大口子,閻軍殘存的抵抗意志立刻就崩潰了。內城巷戰只持續了不到5個小時,臨汾就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守軍頭目梁培璜也成了我軍的階下囚。

偉人對歷時

72

天的臨汾攻堅戰評價很高:“臨汾陣地是很堅固的,敵人非常頑強。敵我兩軍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鬥爭。我軍用多數地道進攻,敵軍亦用多數地道破壞我之地道,雙方都隨時總結經驗,結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獲勝。”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在臨汾攻堅戰中表現優異的8縱23旅,被徐向前親授“光榮的臨汾旅”錦旗。

著名戰地詩人畢革飛還撰寫了一篇歌頌

23

旅功績的快板書《土飛機》:“咱有土飛機,光叫敵人坐。不在天上飛,鑽在地底下。步兵修跑道,工兵把機駕。敵人一坐上,全都美死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