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的進程中,唯有有着實力的國度纔不會在時間的長河中寂寂無名,尤其是在在現代社會中的國家間的關係中,只有一個國家真正強大起來纔不會因此而受到他國的侵害,才能夠爲國家的人民的生活提供保障、爲國家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也才能夠在國際社會中站穩腳跟。

而我國的成立更是經歷過許多的艱難與不幸的,可謂是在內憂外患中成長起來的國家,在無數仁人志士的生命奉獻下,我國逐漸取得了一些爲世人所矚目的成就,也正因爲如此,我國越來越需要在國際社會中重新找回以前的那種地位,其中,重返聯合國便是其中最爲重要的一個表現。

一、在歷經鮮血與衆多失敗後最終站了起來,並逐漸爲再次進入聯合國而付出不斷的努力

在中國的近代,是一段極爲不易的歷程,經過了太多的戰爭以及各種磨難,但最終是有着一個好的結果,中國人民終於站了起來,使得中國的旗幟飄揚在了世界的東方,也終於使得中國的發展有了一個好的國內環境。

但國家的發展以及人民得更好生活不僅依賴於國內的環境,還需要國際社會的尊重以及認同,但那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許多方面都需要發展,因此在國際社會中是沒有太大的地位的,更是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但一個國家要想得到更爲強盛的發展,就必須要走向國際社會,新中國深知這一點,也深知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付出許多的努力,因此在那之後的一段歲月中,中國開始了許多舉措在國家發展的各個領域

尤其是在科技領域上,例如兩彈一星的成功,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科技實力以及軍事實力,也讓世界各國看到了我國的發展潛力,如此一來,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就愈發地提高了。

而這方面的表現則是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身影越發頻繁,也愈發自信起來,其中聯合國是國際社會中的代表組織,是國際社會中相當有權威的組織之一,而其中是有着五個常任席位,皆有着相當高的權力。

在此之前中國正是其中之一,但後來因爲時代的影響而被退出,因此自新中國成立後加上國力的增強,中國就一直在爲再次進入常任席位而努力,也是直到1971年的時候,才得償如願,憑藉着實力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恢復了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極大地增強了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進而促進了我國的更好發展,而在我國再次進入聯合國中的世界各國的投票中,發生了一件小小的插曲,在歐洲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同意地的情況下,僅有一個國家投下了反對的票。

二、在一大片同意的投票下,中國最終重返聯合國,而在歐洲國家中,僅有一國投下了反對票

憑藉着我國的綜合國力的增強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友好相處政策,我國在聯合國的投票中以76票同意高票通過,這樣的結果令得許多的國家都非常震驚,也同樣使得我國感到意外驚喜。

在歡慶之餘,人們也發現了在這些投票中,除了有着76票同意之外,還有着35票的反對以及17票的棄權,而那些反對票中,大多是和美國有着相當關係的國家,也是中國當時重返聯合國的最大的阻力。

但中國用實力以及和平友好的政策贏得了許多國家的信任,從而使得許多與美國交好的國家都投下了同意的票,包括絕大部分的亞非國家以及蘇聯,甚至還有着許多來自歐洲的國家,英國也是在其中。

而這個結果之所以出人意料,是因爲當時的歐洲與美國是盟友的合作關係,不應該在歐洲有着這麼多的支持者,而結果卻是只有一個歐洲的國家沒有投同意票。

而這唯一的歐洲反對票是由一個名叫馬其他的國家投下的,這個國家的面積是非常小的,在整個歐洲的地圖上都是很難找到它的身影,但身爲海洋中的一些小島組成的國家的它確實是一個世界聞名的旅遊景地。

也正是因爲國力不強,它直到1965年的時候才正式獲得了獨立權,成爲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在它的獨立生涯中,給予最多幫助的正是美國,因此馬其他對於美國的一些政策都是非常支持的,聯合國的那次反對投票正是跟從了美國的步伐。

而在那之後美國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時候,馬耳他也同樣緊跟步伐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由此看來,一個國家的實力是多麼的重要,若不是我國做出的那麼多的努力,我國或許也會看他國的眼色行事,因此,我國的先輩們的付出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夠忘懷的。

結論

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不斷發展的歷程中,唯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實力才能夠佔據未來的發展前景,纔不用被別的國家扼住發展的咽喉,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實現國家發展的願景以及人民的安居樂業。

在我看來,我國的發展歷程便是經歷過許多的磨難的,也深知國力微弱的悲哀,因此出現了許多的有作爲的國人,爲了中國的各個方面在不停的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而我國重新加入聯合國便是國力增強的一大體現,也正是因爲如此纔會被世界其他國家的認同,從這一點來看,國家的綜合實力纔是一個國家能夠真正站在世界舞臺上的最爲關鍵的一點。

而從馬其他這個國家投出反對票這一點又能夠看出,就正是因爲國家實力的微弱纔不得不跟從美國,而其中最大的區別便是我國的先輩們有着頑強拼搏的血性以及不服輸的態度。

如此才換來了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才換來我國如今的強盛國力,而這些爲之付出的先輩們的努力更加值得我們現如今的人們所銘記以及學習,進而促使我們新時代的國人繼續爲國家的以及自身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