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與知識產權爲主題的論壇,在19日到21日的第四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期間舉行。“在此前針對重點產區和酒企的調研中,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被頻繁提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說,保護酒類知識產權成了時代課題、全球話題。

圖爲中國酒業協會知識產權保護委員會成立現場。 範麗芳 攝

隨着釀酒產業成爲許多地區的經濟支柱產業,知識產權漸成其核心競爭力。作爲知識產權重要內容,商標的註冊意味着獨佔性地獲得對商標享有的權力,禁止他人在相同或類似商標上使用與其相同或近似的商標。

宋書玉說,早在5000年前,中國的陶器上已經有了生產者的名字,“這應該是最早的知識產權保護案例”。

近年,酒類成爲知識產權、商標等侵權事件高發領域,如企業名稱侵權、商標侵權、惡意訴訟等。

“中國酒業協會知識產權保護委員會的成立,就是要集各方力量,提升酒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強化地理標誌和知名商標保護,加大知識產權實施力度,加強知識產權合規使用。”20日,宋書玉在中國酒業協會知識產權保護委員會成立儀式上說。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審查五處副處長江琦介紹,截至2020年8月,中國已累計註冊酒類地理標誌商標202件、白酒類商標近70萬件,形成了包括杏花村、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一大批知名品牌,“這些商標在規範企業生產、提升企業品牌價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傳承中國酒文化和酒產品特色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紹興黃酒等通過地理標誌商標的保護,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道路,推動了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高了產品在國際和國內的知名度,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在論壇對話環節,來自茅臺、五糧液、青島啤酒、紹興黃酒、張裕等酒企代表,圍繞企業知識產權維權等話題進行探討。

中國酒業協會知識產權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馬伕說,未來,該會將爲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提供諮詢和援助,協助推進酒類產品的產區認證工作,開展酒類知識產權相關課題研究和調研分析,組織與國際知名酒類產區協會考察交流,爲會員網絡維權提供快速通道等。

此次論壇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汾陽杏花村經濟技術開發區承辦。(中新社記者範麗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