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魯本斯油畫色彩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提香以及歐洲油畫材料運用的變化及相關文獻。如琴尼諾·琴尼尼寫於1390年的《藝匠手冊》。在這本書裏,琴尼諾詳細的介紹了創作壁畫和油畫所需的材料製備,對繪畫材料的研製和使用做了深入研究。琴尼諾所提出了系統着色方法,比如關於衣飾的“閃亮畫法”。

我們在提香的繪畫作品中見到,在魯本斯的作品中也經常見到。1436年,利昂·巴蒂斯塔·阿爾貝蒂出版了《繪畫論》一書,書中關於色彩亦有詳盡的論述。與琴尼諾相比,阿爾貝蒂的色彩理論又前迸了一步,尤其是關於“色彩調和”’的探討,開啓了後來油畫技法的新途徑。

15世紀,油開始作爲媒介劑的使用,使整個繪畫技術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一變化使阿爾貝蒂的色彩調和理論成爲可能。油作爲一種有光澤、粘稠的介質,可以描繪出各種各樣的色彩和色調,色彩的層疊可厚可薄,可透明或不透明,筆觸充滿變化,單個筆觸可以清晰的使用,亦可令人難以察覺的進行多筆觸的揉合。

於是,在畫作內進行着色、調色的意義,立刻凸顯出來,畫面色彩效果變的更加豐富,陰影的表達可以無限細膩,且充滿色彩變化,半明半暗部位可以無限柔和,高光處的色彩可以鮮豔而又耀眼。整個16世紀的油畫技法都受到阿爾貝蒂色彩理論的影響。直至威尼斯畫派出現,歐洲油畫的色彩表現才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7世紀佛蘭德斯的巴洛克藝術畫派主要是爲宮廷、貴族服務,以宗教題材的特色爲主,當中又加入了世俗的精神,融入了享樂主義的浪漫色彩,它有別於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寧靜和諧畫面,強調的是運動和變化,是一個充滿激情的藝術流派。當時佛蘭德斯最偉大的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PaulRubens,1577-1640),就是巴洛克繪畫風格在整個西歐的代表者。追求巴洛克藝術風格的魯本斯總是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色彩、流動的線條、奔放的筆觸和嚴謹的構圖來塑造健美豐腴的女人體,顯示人體美和自然美的融合。

他筆下的人物體態豐腴、皮膚細嫩,充滿着激情與動感,每幅畫作都猶如是力與美的交響樂。“魯本斯總是以美麗的形式和豐富的色彩,表現甜美溫馨的人間最美好的畫面,在他的作品中糅合了佛蘭德斯的文化和文藝復興的思想,既豐富生動又有創新,人體如同是一股激流,充滿生氣和活力,畫面中既飽含敘事性的語言又充滿裝飾性的藝術特色,通俗易懂、一目瞭然。”在他創作的帶有神話題材的《美惠三女神》中,將女人的肌體刻畫得健碩、肉感,彰顯了美麗、青春、幸福三女神勃勃的生命力,女神的體態豐滿、近乎透明的膚色增加了世俗的精神,充滿激情和享樂情調的魯本斯把巴洛克藝術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魯本斯善於運用薄層疊蓋的方法獲取精細色彩,利用光與色的交融,使畫面中的女人體肌膚晶瑩透亮,色彩明亮而絢麗,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色彩大師,是表現肉體肌膚之美的聖手。與安格爾不同,魯本斯在畫中處處顯示了對人體解剖結構的深刻了解,他更加關注人體肌膚的真實美感,他在《劫持留西帕斯的女兒》中運用高超的色彩技巧,表現出了肌理髮光、透明準確的特質效果,以流暢自然的筆觸將人體的節奏感與生命力完全展示出來。

巴洛克藝術趨於“世俗化”,但宗教的題材仍佔據主導地位。魯本斯是多產畫家,宗教畫、世俗畫都有涉獵。他十二歲時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禮,母親去世後回到安特衛普,成爲布魯塞爾的宮廷畫家,宗教是魯本斯畫家生涯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主題。他爲安特衛普大教堂所畫的兩幅祭壇畫《上十字架》和《下十字架》確立了他傑出的宗教畫家的地位,歐洲許多王室、貴族都紛紛向他定畫。

他的宗教畫還有《獵獅圖》、《阿馬松之戰》、《三美神》、《愛的樂園》、《復活》等。但魯本斯又是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畫家,即使是宗教神話爲主要題材的作品,他還是以世俗的人物特徵去描繪神界人物。他的作品體現出熱愛生活和對生活的美好理想,肯定人的力量和人生的歡樂。他善於運用健康豐滿、生機勃勃的形象去表現自己的審美理想與趣味。他畫了很多世俗畫,而且他的很多宗教畫中有世俗生活中的人物的影子。如他的《三美神》中最左邊的那個女神就是以他的妻子海倫娜爲模特兒的。在《愛的樂園》中,女人都有他的妻子的影子,男人都有魯本斯自己的影子。

此外,他還畫了《海倫娜在花園裏》、《裹在大衣裏的海倫娜》、《皮毛裝束的海倫娜》、《蘇珊娜·芙爾曼》等。巴赫生活在18世紀上半葉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終生在教堂和宮廷中供職,從未離開過德國,是一位虔誠的路德派基督教徒。他的信仰和他的音樂作品一樣,虔誠、崇高、純潔、神聖。

巴赫一生曾在許多教堂中工作過,如萊比錫的聖托馬斯教堂、漢堡的雅各佈教堂、米爾豪森的聖布拉吉斯教堂等,留下了數量驚人的、傑出的作品,這些不朽的音樂作品成爲全人類的瑰寶。他晚年在聖托馬斯教堂擔任合唱頜唱時,爲神的榮光寫作的《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聖誕神劇》、《復活節神劇》,以及二百多首教堂康塔塔和無數的管風琴曲,反映出巴赫音樂中五光十色的變化、豐富多彩的創新、爐火純青的技巧和虔誠的宗教信仰。

魯本斯對色彩的張力更感興趣,他極力打造一種激情、華貴、浪漫的藝術,色彩的運用手段則有力地配合着這個目的。雖然魯本斯使用顏色的數量有限,但他能以不同層次的紅、藍、赭、白、黑的色調建構,充分調動明暗對比、冷暖對比、色相對比、灰度與純度對比這些因素,形成鮮明而生動的色彩關係。具體而言,人體往往是畫面中亮色的區域,以褐色和黑色來表現空間和陰影,紅色是畫家非常偏愛的顏色,一般以衣服或裝飾物的形式展現,這體現在他大部分的作品中。紅色是非常容易協調以及活躍畫面的色彩,也許畫家看中的正是這一點。

以藍色爲主的冷色域不時貫穿畫面。值得注意的是,有區分的同類色在不同區域相互呼應,均衡了色彩結構又豐富了畫面,這種分散的色彩佈局顯然是受到了威尼斯畫家丁託列託的啓發。由此加強了畫面的裝飾特色,色彩恢宏而富麗堂皇,這在他數量衆多的宗教題材繪畫中表現特別明顯,表現出巴洛克的裝飾風格特徵。

總之,魯本斯同時也是一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宮廷藝術家。他在繪畫領域的建樹,不僅突破了古典藝術的穩定理性,而且使繪畫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具有承前啓後的歷史性意義,他的藝術對當時以及後世藝術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