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火箭军,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自豪的竖起大拇指!今天的中国火箭军已经拥有了全球实力极强的导弹家族。

在火箭军庞大的洲际导弹家族中,除了军迷们熟悉的东风41洲际导弹,还有一款镇国杀手锏值得大家关注!它比东风41低调很多,但它自身和东风41形成了优势互补,高低搭配。它就是东风31AG洲际导弹,提到东风31AG导弹,我们不得不提到东风31系列导弹的总设计师,北大毕业生刘宝镛。

刘宝镛出生于1933年,1958年毕业于百年名校北京大学。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绝对是优秀的人才。刘宝镛能考上北大,这就证明他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在当时是极其拔尖的。从北大毕业之后,他长期从事导弹事业的研究工作。他先后参加了我国第一代液体燃料导弹的研制和第一代固体导弹的研制,在参与导弹研制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心血。他凭借着自己优秀的学识和扎实的基本功,解决了偏差弹道设计这一难题。在上世纪70年代,他参与了我国某型重点导弹的设计,他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前提下发挥聪明才智,通过自己建立的方程解决了很多技术难关。

从以上的事迹我们就能看出,他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伟大科学家。他将他的专业和所学到的知识和祖国的导弹武器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为祖国导弹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他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明星”。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苏等超级大国陆续装备了新一代洲际导弹,而我国东风5洲际导弹在服役之后也暴露出了一些技术局限性。为了提高我国的二次核打击能力,提升战略导弹部队的战斗力,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启动了第二代洲际导弹——东风31导弹的研制计划,而刘宝镛凭借着其扎实的技术功底成为了东风31导弹的总设计师。

说实话,研制新一代洲际导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国没有什么现成的参考资料。面对难度大、时间周期短等困难,他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最终研发出了东风31洲际导弹。1999年10月1日,3枚东风31导弹首次亮相,它标志着中国全面克服了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的难关,让我国洲际导弹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东风31导弹的诞生并不是我国洲际导弹发展的重点。此后,我国科研团队在刘宝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努力,他们突破射程、发动机、导弹制导技术、弹头突防等难关,研制出了东风31A洲际导弹。紧接着,我国科研团队又攻克无托发射技术,研制出了东风31的最新一代改进型——东风31AG洲际导弹。根据相关资料介绍,东风31AG导弹带了3到6枚分导式核弹头,采用了先进的突防方式突破敌人的拦截,能对较大面积内的重点目标展开打击。刘宝镛为包括东风31AG在内的东风31系列导弹立下了不朽功勋。

在那个红色年代里,像钱学森、刘宝镛这样的科学家是一代大写的人。他们以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谦虚认真的优良品德投入到我国尖端武器的研发当中。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攻克技术难关,勇攀科学高峰。为我国锻造出了捍卫和平的大国重器!尽管他们的工作曾长期对外保密,但他们的成果却捍卫了中国的尊严和荣光!所以,当我们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生活,当我们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朴实的笑脸,当我们看到全国城乡的万家灯火,校园里响起的读书声,工厂里响起的流水线声音。我们就能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军工人,他们是值得全国人民尊敬的。他的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践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