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拯救總是一個偉大的因素,”

“小人物的救恩,永遠是大救星,最大的因素就是他的渺小,”

--威廉·詹姆斯

衆所周知,近代中國是歷史上最落後、最受欺凌的中國,當時的中國遠遠落後於世界,在列強的不斷欺凌下,中國成了一隻待宰的羔羊。

但此時,一再討好中國的日本也對中國發動了各種侵略行徑,明治維新後,日本成爲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此後,日本開始不斷侵略中國,甚至想毀滅中國。

“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摧毀中國的野心已變得明顯,接着,日本侵略者又一次對中國發動全面侵略戰爭,企圖佔領中國全境,在這方面,中日展開了激戰,抗日戰爭爆發了。

在這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爭中,中國軍隊和人民都奮起反抗,最後,經過14年的頑強抵抗,中國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傷亡慘重。

然而,在這場全國性的抗日戰爭中,中國有無數的英雄人物,包括中國軍人和普通中國人民,尤其是中條山腳下的一個普通人張永新,堪稱英雄。

1、 在中條山戰役中,無數忠誠的靈魂被埋葬在其他地方

1941年3月,日方從華北、華中、中原三個戰場祕密調集25萬兵力,大軍挺進中條山,5月7日,日寇對中條山東、南、北三面發起猛烈進攻,這時,日本侵略者的意圖非常明顯,他們想殲滅黃河北岸的中國駐軍。

面對日寇的瘋狂進攻,三軍司令員唐懷遠率領官兵在聞喜縣、夏縣與日寇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經過一晝夜的浴血奮戰,不料保衛垣曲的友好軍第43軍提前撤退,只剩下第三軍單獨抗擊日寇。

後來,日寇趁勢佔領了原來由43軍保衛的元曲,對第一軍形成了包圍,隨後,日軍依靠人數衆多,迅速將第三軍分成兩部分,試圖逐一突破分裂的士兵。

然而,戰場上的形勢越來越嚴峻,作爲軍長,唐懷遠只能命令部下打退堂鼓,尋找突圍的機會,5月12日,唐懷遠率部突圍縣城山附近時,被敵人圍困數倍,形勢十分危急。

對於當時戰場的戰果,唐懷遠司令員曾預言,在唐懷遠指揮員帶領下的多次突破,冒着生命危險帶領部下多次突破,最終將耗盡糧食彈藥,這時,司令員唐懷遠告訴所有剩下的官兵:“第一軍只有在戰爭中犧牲的士兵,沒有投降的士兵,”

最後,唐懷遠司令員和第一軍的幾個士兵在日本侵略者的包圍中開槍自殺,與此同時,唐懷遠司令員與第一軍陣亡的全體官兵,向日本侵略者發出了中國軍隊和人民爲抵抗侵略者殺戮成仁的決心。

不得不說,中條山的戰鬥是激烈的,然而,在這場戰鬥中,附近也有村民,張永新就是其中之1.

2、 山腳下的老農勇敢地俘獲了司令官的遺體

唐懷遠司令官去世後,其女婿楊繼宇帶領老農楊永新趁大雨潛入中條山,在這兩人的努力下,唐懷遠司令的遺骸被找到了。

但由於當時情況緊急,楊繼宇只好將唐懷遠司令員的遺骸暫時埋在中條山中央,後來,楊繼宇央求張永新暫時照顧唐懷遠司令員的遺體,並懸賞張永新一塊大洋。

此時,張永新斷然拒絕了楊繼宇的賞金,並激情地說:“打鬼是中國人的職責,雖然我不是軍人,但我是中國人,”

就這樣,張永新答應了楊繼玉的請求,看守着唐懷遠司令員的遺骸,但是,事情的發展並不像前面說的那麼好,張永新沒有想到的是,楊繼宇再也沒有回來。

3、 等待40年的承諾

雖然張永新只是中條山腳下一個普通的老農民,但張永新有着一箇中國人應有的脊樑骨,在中條山的血戰中,張永新不止一次爲中國軍隊攜帶武器,有時,張永新直接參戰,可以說,張永新也是抗日英雄。

張永新在等待司令員遺體之初,就盼着有人回來接將軍的遺體,當時,張永新會不時到縣城打聽中國軍隊的情況,但他沒有找到任何人來接司令員。

後來,張永新也放棄了詢問,只是原地等待,他堅信總有一天會有人來奪走指揮官的屍體,漸漸地,守着司令員的屍體,等待認領,成了他的任務,張永新也盡力做到了,但也有一個叫永新的簡單的中國人姓張。

就這樣,時隔40年,張永新沒有等到楊繼宇,此時,張永新已經80多歲了,他漸漸有了一個壞主意,他覺得自己有生之年可能等不到楊繼宇的歸來,因此,張永新把守護司令官遺骸的責任交給了子孫後代。

張永新的子孫後代對此也高度重視,做了很多準備,他們想滿足老人的願望,把英雄送回家鄉。

後來,張永新的子孫們毫不猶豫地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他們尋求許多部門和組織的幫助,幸運的是,皇帝沒有辜負有心人,他們找到了唐懷遠司令的後代。

此時此刻,他們知道唐家一直在尋找唐懷遠司令員的下落,遺憾的是,經過40年的尋找,卻沒有任何消息。

後來,唐懷遠司令員的孫女唐家印和丈夫李元彪趕到中條山,遇到了守護親人40年的大恩人張永新,看到張永新,他們毫不猶豫地向張永新跪下,他們很感激,並告訴張永新他們有多感激。

兩年後,在各部門的幫助下,唐懷遠司令員的遺體被轉移到雲南省江川縣烈士陵園,對於唐懷遠司令員來說,此時的他被視爲回到家鄉,但對於張永新來說,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一份憂患,那一刻,張永新回憶起當時中條山上的情景,忍不住哭了起來。

不得不說,張永新不僅是抗日英雄,更是信守諾言的人,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待指揮官的遺體,這可以看作是世界的典範。

結論:

在抗日戰爭中,無數中國人民勇敢地參加了這場戰鬥,他們是爲國家而戰的英雄,也是保衛國家的好孩子,然而,在這場全國性的抗日戰爭中,也不乏像張永新這樣的“小人物”。

張永新雖然只是中條山腳下一個普通的老農民,但面對民族仇恨,他也表現出應有的責任和義務,至於日本侵略者,張永新盡了最大努力與日本侵略者作鬥爭,張永新雖然是個小人物,但他的義氣是那些背叛敵人、背叛國家的“大人物”所無法比擬的。

可以說,張永新雖然地位低下,但他的行爲卻無比崇高,然而,張永新的崇高,不僅體現在他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身上,更體現在他40年來爲堅守承諾而苦苦等待指揮員遺體,我們都知道四十年對一個人很重要,它意味着他的大部分生命,張永新不惜用40年時間堅守抗日英雄,只爲兌現當年的諾言。

因此,張永新可以作爲後人的榜樣,他的勇氣和責任感對我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參考資料:中條山戰役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