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車險綜改來了 險企尚能飯否

本報記者 黃一靈 薛瑾 

備受矚目的車險綜合改革啓動後,保險公司及保險經紀公司關於改革後車險保費的諮詢量迎來了高峯時段。記者瞭解到,車險費改革後,車主受到保障的內容增加了,保費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浮動。

車險綜合改革9月19日零時啓動,多家險企火速上線新產品並簽出首單。從實際情況來看,新產品多實現了“加量減價”。對於開展車險業務的險企來說,短期可能會出現保費增長趨緩甚至出現負增長情況,中小險企甚至面臨市場退出風險,但長期來看,改革有望促進險企高質量發展。

保費下降成趨勢

近日,人保財險、太保產險、平安產險等險企紛紛上線新車險產品,並簽發首張新保單。總體來看,各大險企的新車險產品基本實現了“增保、降價、提質”的目標。

以太保產險爲例,其老客戶賈先生因駕駛習慣良好,一年來都沒有出險,保費從去年的4150元降至今年的3171元,降幅爲23.59%。

平安產險客戶陸先生投保的新車險保費爲1944.25元,保費支出較上年減少408.35元,降幅達17.36%;衆安新車險保費較之前下降400多元。中華財險客戶譚先生連續8年在該公司投保且多年未出險,譚先生這次投保的車險新產品保費僅爲1600元,較去年下降約200餘元。

車主保障更多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短期內對消費者可做到“三個基本”,即“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減,服務基本上只優不差”。在保費下降的同時,車主可享受到更全面的保險責任和更優質的增值服務。

如交強險總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1.8萬元。商車險責任限額從5萬元至500萬元檔次提升到10萬元至1000萬元檔次。一些投保險企還附送“道路救援”“年檢代辦”等增值服務。

有保險人士分析,交強險限額提高,交通肇事強制賠付數額會更高,這有助於保護事故中受傷者的權益。在面臨大額賠償情況時,交強險賠付有限,三責險額度提升後,消費者可根據所在地區的狀況選擇更高保額。

車損險方面,在基本不增加保費支出的情況下,消費者可獲得更多保障,如盜搶、玻璃單獨破碎、自燃、發動機涉水等情形下的保險責任。在改革落地以前,上述保險責任均需要額外投保。另外,部分免責約定也被刪除,如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等。

行業格局重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表示,短期來看,險企保費增長有可能趨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一些險企承保盈利減少,甚至出現承保虧損。但險企要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換,勢必積極拓展非車險市場,推動保險業務的結構調整,改變粗放經營模式,建立精細化、專業化的管理能力,增強細分風險的定價能力;中小主體要在細分市場培育形成核心競爭力,避免市場退出風險。

平安產險董事長兼CEO孫建平認爲,車險綜合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行業肯定會面臨一段時間的“陣痛”,短期內行業車險保費增速可能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綜合成本率可能會超過100%,但市場化仍是中國車險改革的最佳選擇。

有券商分析師認爲,費用率下降的同時賠付率也有提升趨勢,導致綜合成本率變動方向存在不確定性。車險市場份額以後肯定會加速向頭部企業集中,只有頭部公司有能力全面改革,小公司只能選擇差異化發展。

光大證券非銀分析師王一峯表示,賠付率上升可能給險企經營管理帶來壓力,但查勘定損費用及險企之間結算費用減少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沖賠付支出上升的影響,優化車險成本率,長期來看利好行業發展,未來險企保費收入提升存在一定空間。

“頭部險企科技業務佈局較早,在定價能力、風控能力、獲客能力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有望更快適應車險綜合改革後的市場環境,市場佔有率料將進一步提升。”王一峯預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