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被國人所熟知,是我們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GP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也成爲了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

北斗導航系統是由空間段、地面段以及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爲用戶提供可靠,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服務。

北斗導航的定位精度可以分爲分米、釐米級別,就在今年的6月23日9時43分,第五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乘坐長征三號乙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經成功發射,並且這是北斗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正式開通。

可以看到,我們在科技上的重大突破都是國之重器,爲我們打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戰,不管是高鐵,5G網絡等都給我們中國帶來更好的發展天地。

而北斗系統,也是彰顯了中國科技強大的實力,在各國導航系統中,中國北斗的衛星數量最多,定位速度最快,精度最準,可以想象其技術有多複雜,難度有多高。

但是不管多難,中國依舊向前奮起,高度重視北斗系統的發展,畢竟北斗是中國爲了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打造的,如今已經成爲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從20世紀80年,國家就已經開始探索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道路,一直到2000年年底才建成北斗一號系統,當時只是爲中國提供服務,到了2012年年底,建成了北斗二號系統,向着亞太地區提供服務,到了今年正式開通北斗三號系統,便做到了向全球提供服務,這樣的進步是我們的驕傲。

在規劃當中,2035年,中國將會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進一步提升時空信息的服務能力,爲人類走得更遠而做出中國建設。

北斗系統的應用前景也是非常廣闊,就有軍用,交通運輸方面,氣象測報方面,通信方面,電力調度方面,救災減災方面等等。

除了這些還有大衆應用,比如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位置服務,就我們常見的就有智能手機應用領域和智能穿戴領域,而在這一系列當中,除了給國家帶來發展之外,也是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但是中國能做到的不僅僅是這一步,在中國“北斗導航”以後,又創建了“鴻雁星座”。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鴻雁星座”,“鴻雁星座”指的是鴻雁全球衛星星座通信系統,這個系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2016年就表示,計劃2020年建成的項目,主要是由300顆低軌道小衛星以及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

它具備了全天候、全時段,即使在複雜地形下,也具有雙向通行能力,可以爲用戶提供全球實時數據通信以及綜合信息服務。

而在2018年12月29日,“鴻雁星座”首發星就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並進入了預定軌道,首星的發射成功,也在標誌着“鴻鷹星座”的建設全面啓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表示,預計在2023年建設骨幹星座系統。

要是完成以後,將會在全球建立通信網絡,到時候“不在服務區”這種情況就會離我們遠去,有人表示這將是比馬斯克衛星鏈還要厲害的東西。

那麼鴻雁星座到底有什麼樣的功能呢?鴻雁星座建設完成後,會集成多項衛星應用功能,而衛星數據採集,可以實現大地域信息收集,滿足海洋、氣象、交通、環保、地質、防災減災等檢測數據信息傳送的需求,還可以爲大型能源企業、工程企業提供全球資產狀態監管、人員定位、應急救援和通信服務。

這款系統的數據交換功能,可以提供全球範圍內雙向、實時數據傳輸,以及短報文、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的數據服務。

並且這款強大的系統還會搭載進入船舶的自動識別系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接收船舶發送的信息,這樣就可以掌握船舶的航行狀態、位置以及航向。

有意思的是這個系統還具備移動廣播功能,可以向全球覆蓋區域,進行音頻、視頻、圖像等信息廣播發送,並且其增強功能還可以給北斗系統帶去增加效果,提高北斗系統的定位精度,成爲北斗導航的新。

還可以對全球航空目標進行位置跟蹤、監視、以及物流調控,這樣就能讓飛機飛行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以及增加突發事故中的搜救能力。

等到鴻雁星座完全建設完成,無人駕駛汽車,智慧城市航空航海監視等場景中,可以提供帶來更好的移動通信的保障,融合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

而這樣的大國重器,投資也並不少,至少投入了200億來搭建“鴻雁星座”,鴻鷹星座和北斗系統強強聯手,相信一定會讓我國的科技地位再上一層。

好了,今天的知識就講到這裏了,喜歡我,記得關注我,以便看到更精彩的內容哦!

厲害!中國研製造島神器“天鯤”號,能挖出6000立方米的泥沙

建造尼米茲號航母有多複雜?它的零件就有數10億個

世界上最貴阻攔索,價值150萬美元,可讓20噸戰鬥機3秒停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