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的發展到底是順應時代發展,還是隨波逐流!

德雲社的相聲已經不是原來的味道,郭德綱和于謙小劇場演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說讓郭德綱和于謙現在小劇場演出,臺下的觀衆可能有點接受不了,當然喜歡還是會喜歡。畢竟現在是流量小生,說“糊塗”相聲的時代。

真正會聽相聲的還是之前郭德綱于謙那個時代的劇場觀衆。

郭德綱和于謙在臺上說相聲

從德雲社團綜真人秀的播出來看,德雲社內部還是有很多可塑之才的。只是現在他們說相聲有點沒有方向,基本功都在,傳統相聲的結構都能掌握,但是說相聲的技巧和呈現方式拿不準。

郭德綱針對現在德雲社流量最大的演員秦霄賢有過指導,秦霄賢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還沒有完全掌握相聲。在他的粉絲眼中,秦霄賢是會說相聲的,但是我們都知道,秦霄賢還不會“說相聲”,還沒有完全掌握。

于謙老師教學

于謙老師舉的例子,在北京藝校學習的時候,老先生是怎麼交的,通常相聲一個小段磨蔓兒,他是怎麼開始的。中間要有人物衝突,加上自己的表演,讓觀衆跟着你走纔行。

德雲社的小劇場向來都是錘鍊演員的地方,是郭德綱考驗徒弟的地方。只有在小劇場裏殺出重圍,拼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纔能有更大的舞臺。着眼德雲社全國的分社,小劇場的觀衆都是以學生爲主,特別是德雲女孩特別多。而真正會聽相聲的,年紀稍微大點的都很少。

德雲社觀衆現狀

這種現象對演員產生一種錯覺,觀衆很好被逗笑,而自己也很完美,就沒有繼續上升的動力了。說相聲的功夫可能就在那個水平上。

德雲社以岳雲鵬“火”爲分界線,岳雲鵬沒火之前,劇場的觀衆大多是上班族,企業職工,領導什麼的。翻閱德雲社以前的視頻錄像,劇場的觀衆有手提大皮包的,有光頭謝頂的,有抱孩子的,形形色色各種各樣。

之前的觀衆圖

而在岳雲鵬火之後,特別是近兩年,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秦霄賢,尚九熙在網絡上有名氣之後,劇場的票都被年輕一點的觀衆承包。再加上現在是網絡售票,老一輩的相聲愛好者想聽相聲,搶票也搶不過現在的年輕人。

所以,德雲社小劇場內會聽相聲的越來越少,去德雲社找樂呵的越來越多。

正值年少的青年相聲演員

郭德綱還在小劇場說相聲的時候,觀衆是衝相聲來的,沒有觀衆是因爲郭德綱長得好看而買票的,現在的觀衆確實完全相反。郭德綱三次從天津到北京說相聲,一路的坎坷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苦盡甘來

在2004年左右,德雲社通過電臺,普及相聲。同時也爲德雲社吸引了很多的觀衆。

郭德綱回憶當初

在電臺說相聲,觀衆看不到人,完全是靠聽。如果相聲說的不怎麼地,那麼就不會有300多人的劇場硬擠下700多人來的場面,更不會出現相聲演員表演臺上都坐滿觀衆的畫面。

臺上都是觀衆

現在的相聲像是快餐文化,都希望在更短時間內讓人開心。不在乎前面的故事鋪墊,沒有故事的人物衝突,或者只是說了一個段子,就能讓人發笑,這樣更像一個脫口秀演員。而兩人穿大褂上臺只是形象不同。

郭德綱

相聲是耐人尋味的,不是平白直給的;是慢慢品味的,不是一笑而過的;是講究相聲技巧的,不是胡說亂編的。起初德雲社努力說相聲是爲了活下來,現在已經活得很好了,還要在相聲的更好發展上下大功夫。

活下去是爲了更好的生活,有了生活要更加勤奮地練習說相聲,說好相聲纔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