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位朋友說工作實在太痛苦了,真想辭職,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體驗一下人家說的“詩與遠方”生活,我只淡淡問了句“你可以嗎?”,朋友無語。曾幾何時非常流行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正確也很美好,而事實往往卻未必如此,理想和現實差距很大,在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是大家都向往“詩和遠方”,但常常卻只能活在“苟且”裏。

第一、對於多數人“苟且”是常態,“詩和遠方”是奢望

生活中平凡普通人居多,“屌絲”、“草根”羣體是主流,這些人一生都在爲了更好地生存辛勤打拼,然後將有限的所得用於養家餬口、衣食住行,只要一個人是這樣的生活狀態,那麼就要遵循這一模式的限制,然後也只能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走下去,走着走着就過完了一生,期間可能有些許所謂的但實質根本稱不上的“詩和遠方”,更多的則是沒有什麼“詩和遠方”。

假如我們是農民,就要在土地上不斷耕耘收穫,四季都在田野上忙碌奔波,辛勤勞作,哪有時間去過“詩和遠方”的生活,也許有人會說,根據種地的特點也有農閒時段,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體會“詩和遠方”,但每年從農作物裏獲得的收益能有幾何,除卻家中所需,有幾人具備條件或有能力尋找什麼“詩和遠方”,他們代代守于田、困於地,有幾人想過“詩與遠方”的生活,甚至全然不知。

如果我們是職場員工,那麼就會爲了每月那份用於度日的薪酬工作,然後到了發薪日領到有限的薪金,先要鐵定的留下家庭所需開支,此時已所剩無幾,還要應對房價、物價等的上揚,更別說什麼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等等,還有必須要有一定的收入積累,以備不時之需,這種情況下“詩和遠方”只是個無望念想,甚至於你連想都不願想、不敢想,沒有人能在重負之下去奢望“詩和遠方”的生活。

就算你是高薪階層、收入頗豐,完全具備體驗“詩與遠方”經濟條件,但是隻要你身處職場,就得遵守規章制度,服從管理,堅守崗位,做好本職工作,那麼何來時間去過“詩與遠方”的生活?同時高薪也意味着高付出,像什麼“三班倒”、“白加黑”、“九九六”、“零零七”工作制,還想什麼“詩與遠方”,完全是夢囈和鬼話,只能有想法沒辦法。

更何況把你耗得身心俱疲,哪有什麼心思和精力去想“詩與遠方”,除了焦頭爛額,你還有什麼?就算有所考慮,但也身不由己,現實使得我們總在“苟且”,“苟且”雖然讓人厭惡和反感,但卻必須面對,因爲它和你的條件、環境密不可分,最後的結果你極不情願地度過生活中一個個的苟且,卻發現“詩和遠方”是遙不可及,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多數人的人生大概都是如此吧。

第二、生活在“苟且”的環境裏裏,“詩和遠方”難以實現

大家在一些狗血劇裏,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就是男主或女主,在經歷了“苟且”生活後,不是事業成功,或受貴人相助,要麼就是與失散多年的鉅富親爹、親孃相認,然後過着衣食無憂、隨心所欲的生活,享受“詩與遠方”的愜意,再有就是劇中的俊男美女,只要想過“詩與遠方”的生活,放棄現有的一切,什麼都全然不顧,去找屬於自己的“詩與遠方”。

但你不難發現,他們似乎啥都不幹,但不知何故卻從不缺錢,總是喫穿不愁、啥都不缺,劇中從不告訴大家他們錢從何而來?靠什麼生活?這在武俠作品裏表現得尤爲明顯和突出,那些豪俠們整天過着詩情畫意、行走四海八荒的生活,算得上名副其實的沒有“苟且”,只有“詩與遠方”的美好日子,而不知錢的處處,這些只是影視劇和文藝作品,而我們生活的現實環境卻是這樣的場景,大家拼搏卻很難事業有成,成功者寥寥。

大家的周圍都是街坊鄰里,同事熟人,哪來那麼多貴人,最爲失望的是我們從小到大都是平凡普通的爹孃相伴,有的還缺爹少娘甚至是無爹無娘,沒聽過幾人有失散多年最後相認的巨賈富商的爸和媽,正因爲不具備也極難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就缺少實現“詩與遠方”生活的物質條件和經濟基礎,沒人能爲你提供“詩與遠方”所需的一切,我們要做的就是謀生,要自食其力。

這樣時刻要有面對苟且的準備,因爲很快就會知道工作的不易、掙錢的艱難、養家的辛勞,要爲此哪怕苟且,不管多麼心酸、難受和痛苦,都要承受和麪對,絕不會爲了“詩與遠方”來擺脫“苟且”,哪怕現在的工作令我頭疼、讓我詛咒,我斷不敢貿然辭職,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縱然如此,我不可能一直在路上,回來後又咋辦?還得勞作,否則一切就會難以生活,更何況就業之難人人心知肚明。

就算再就業,還會往日重現,繼續重複昨天的故事,依然還得苟且,否則就會爲生活所迫陷入困頓,還扯什麼“詩與遠方”,只有不斷地“苟且”,這樣才能正常生活,也纔有可能擇機偶爾找一下“詩和遠方”的感覺。也許你會說不進職場做自由職業者,這樣就能生存和“詩與遠方”得兼,這是想多了,不管什麼只要與職業關聯,就必然具備職業的特性,也擺脫不了這些特性的限制。

還有這時一切都靠自己,你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克服職場中沒有的困難和壓力,去彌補職場優勢的缺失,你得到的只是形式上的自由,未必是真正的自由,也並不代表自由職業就稱心如意,你依然要面對不同形式的“苟且”,也難有“詩和遠方”。

所以不要輕信和誤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其實大家都向往“詩和遠方”,但常常卻只能活在“苟且”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