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麥克阿瑟之後,李奇偉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美軍司令員,也是一位有一定名望的著名將領。

繼麥克阿瑟之後,李奇偉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美軍司令員,也是一位有一定名望的著名將領。

這位新官員上任不久,便乘吉普車視察前線,希望能見到美軍士兵,聽聽他們的反應。

他出現在中部地區前線時,身穿海軍陸戰隊服裝,胸前掛着兩枚手榴彈,他看上去不像一個高級指揮宮,也不像一個文職軍官,而是一個海軍陸戰隊的負責人。

這是李奇偉的特點,當上戰場指揮員後,他總是想表現出自己是一個“堅強的將軍”,一個有着英雄氣概的戰士,然而,這位“猛將”在第一次實地考察戰場時所看到的,卻讓他大失所望。

多年後,李啓偉在回憶錄中描述了北緯38度的線

“在我巡視前方地區時,我遇到的第一個憲兵的出現,讓我覺得這支部隊與我所知道的在歐洲作戰的情況有很大不同,”

“我沿途遇到了一些士兵,和他們交談,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從他們身上,我也深深感受到這是一支驚慌失措的軍隊,他們對自己和領導人失去了信心,他們不知道他們應該在那裏做什麼,他們都期待着儘快坐船,”

總之,他視察的每一個指揮所,都讓他有一種失去信心和戰鬥精神的感覺。

事實上,對美軍司令部信心的喪失是非常突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李奇偉上任後在八軍飯店看到的一幕。

李啓偉去朝鮮後,在美國第八集團軍指揮所喫了第一頓飯,許多軍官陪同新指揮官進入餐廳,桌上的桌布和餐具使他很喫驚,他發現餐桌上的桌布是一張牀單,晚餐的餐具也是一個簡單的陶罐。

李奇偉又驚又氣地說:“我覺得美國最高統帥部已經成了狗窩,我們就像無家可歸的狗,我們在牀上分不清喫什麼和睡什麼,前線的戰士們失去了信心和戰鬥精神,在指揮所失去了自尊和榮譽,我們怎麼能繼續戰鬥?換一塊桌布,把這些東西換成新的

第八集團軍副司令員約翰·庫爾特中將也附和:“要改變餐具,更重要的是改變美軍的情緒,”

李奇偉說:“是的,要使我們戰士們身心頑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在全軍激發這種精神,阻止中國軍隊前進,給中國人民以血,”

經過現場檢查,李奇偉發現,目前最緊迫的任務不是進攻,而是做好防禦準備,制止志願者的強攻,爲此,他迅速轉變決心,於12月31日命令美韓部隊守住從臨津河到“三八線”的陣地。

李奇偉也特別關注他,他不能亂退,按調整線有計劃地退出,各單位聯繫在一起,防止志願軍介入。

這一次,李奇偉準備展示他指揮美韓軍隊阻止“三八線”自願突破的技巧,然而,他沒想到,他必須接受的只是一場註定的失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