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小说,一般人看的是各种神佛混战一起,大显神通,法宝神奇,非常热闹,往往忽视了其中的思想内涵。

其实,封神演义里面很好地阐述了什么是道,什么是义。

一、不邪念

纣王是个很威猛的国君,英俊潇洒,力大无穷,手下良将如云,良臣如雨,把国力兴盛的十分强大,按照现在的标准是个超级大国了。

可是为什么这么强大的帝国一下子就崩溃了呢?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神动了邪念。邪念一出,震动三界,定下了自己灭亡的定数。

二、顺天道

国家兴衰,常人看得很重,还以为是自己的努力,其实是神在背后的作用。女娲娘娘答应保成汤600年,所以才有了商朝600年的繁荣稳定。

而在最后关头,纣王的邪念致使女娲娘娘不愿继续保商朝,就有了周兴商亡。女娲的保与不保也不是女娲女神自己随意绝对的,还得与商得气数有关。

在女娲之上,还有更高的神控制着事情的发展。天道,原来就是神道。

三、勿持强

在封神中,截教的修炼者都是非常厉害的,个个都是神通广大,法宝器物也是非常了得。可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克,他们单个的力量虽然强大,却比不上阐教神仙众多,敌不过天道气运。

不管他们有多高,总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总有管制他的神灵。

四、仁无敌

周在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个弹丸之地,实力远远不及纣王,为何商能够逐步强大,最后取而代之呢?关键就在于周文王周武王都是难得一见的仁君圣王,善待百姓,重用贤良。而纣王却对百姓极其残暴,任用奸佞小人。

人心向善,文王的德行吸引着天下百姓。人们的归心向善,最终决定了邪恶的灭亡。

五、明正邪

一些道士和佛徒老是认为没有正邪才是法。他们用辩证法看,站在一方看另一方都是邪的,所以就没有正邪了。截教妖魔都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才敢肆无忌惮的干扰武王伐纣。

正邪不是依据人的判断,而是天道的取舍。武王伐纣乃是顺天而为的,神仙也不能够随便干涉。谁干涉,便有更厉害的神仙管着他。所以顺天是正,逆天是邪。邪不胜正。即使正义在初期非常微弱,也会在与邪恶对抗的同时壮大自己,最终战胜邪恶的。

六、道无为

正义的力量虽然必然战胜邪恶,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犹如种子发芽,犹如孩童长大。开始的时候正义的力量往往十分弱小,这时不妄为,才是道。

周文王被困之时,忍辱负重,处处表现对纣王的谦让,甚至装作高兴的样子大吃自己儿子骨肉,方得解脱。回到周国,文王也不是立刻报仇,讨伐大逆。而是冷静理智的分析了实际力量对比,制定了富国强兵的战略,以守为攻。当纣王消耗兵力,国力衰竭之时,再大举反攻,取得胜利。

顺道,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顺天运,忘自我。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从无而为,才是真无为。

七、忠不愚

忠原本是单指君臣之间,做下属的要恪尽职守,一心为公。可是在专制之中,一些人往往把职和王混淆,搞不清楚到底是忠于职还是忠于王了。这样,精忠变成了愚忠。

纣王无道,残暴害民,世人皆知。可是作为国家干部,有的大臣努力完成领导交付的各种任务,和纣王一起残害百姓,这不是忠了,而是奸佞。有的大臣认为,自己没有残害百姓,自己只是履行职责,保家卫国,可是他实际却是在保护残害百姓的暴君,是助纣为虐,这是愚忠。

真正大忠之士乃是黄飞虎、李靖这样的真心爱民,反抗暴君的勇士。

八、脱生死

人得真正生命是什么?很多人以为自己的身体是和生命一体的,随着肉身的死亡,自己就真的死亡了。因此执着于肉身,便产生了恐惧、衰老、疾病、苦乐等各种烦恼。而封神告诉我们,人的真灵是不灭的,肉身不过是真灵暂住的房子。

修道之人如果修道不成,就会舍弃肉体成为神。而上层大道可以转化肉身,长生不老,证悟道果。道德高尚的普通人和特别有缘的人也可以转生为神。修成大仙的如果不顺天道,肆意妄为,也会失却仙身,掉到神这个层次中了。

人、鬼、神构成三界,轮回不止。而真正得道成仙才可以跳出轮回。

九、孝不顺

孝是人的重要美德。所谓百善孝为先。可孝不代表顺,孝顺有时是错误的。

伯邑考不听从父言,本着孝心,冒死赴京救父,因不受狐狸诱惑,被残害。虽不顺,却是至孝。善哉,故而后封神为紫薇上帝,福寿永享。而殷二兄弟,因孝忘义,可谓孝顺了,却是错失仙缘,只能遭到恶报,惨死荒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