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一些抗日神劇受到許多人的批判。類似手撕鬼子的情節實在太過於虛假,試問如果日軍真的那樣不堪一擊,爲什麼抗戰時期我們國家會有這樣巨大的傷亡呢?

真實的歷史遠比電視劇要慘烈,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靠的不是“手撕鬼子”這種“特異功能”,而是我們無數革命前輩,不顧自己的生命,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最終勝利。真實的戰場拼殺是殘酷的,槍林彈雨、你死我亡,這纔是真正的戰場。

最近也有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受到大家關注。這部電影,就是近些天被大家聚焦熱議的《八佰》。電影講述的是八百壯士,血戰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故事的原型就是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其實在淞滬會戰中,有過許多次大型戰役,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規模並不算大,但是對於淞滬會戰的最終結果來講,這場戰鬥卻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力。

爲了完成任務,八百壯士不畏敵人的猛烈炮火,在槍林彈雨中絲毫不畏懼。他們抵擋住敵人一次又一次的猛攻,爲主力部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場戰鬥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魄,打出了中華兒女的精神,打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風格,也展示我們鬥爭到底的決心。

其實在歷史上,這樣展現中國軍人雄姿的戰鬥還有很多,比如接下來我們要說的,以5個人包圍500人的戰鬥就是一次。

這次戰鬥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當時隸屬於志願軍第42軍戰鬥連4連的尖刀排二排,素來以果敢勇猛著稱,敵人聞風喪膽。卻不知,這尖刀排二排不僅有驚人的戰鬥力,還有超乎常人的膽識與智慧。

當時是在1951年的1月1日,尖刀排二排的無名戰士,班長冷樹國、副排長白文林,戰士竇國斌、郭銀鎖和王二,他們在一次戰鬥中協助志願軍突出重圍,且5人按照作戰需要,率先突出重圍,並折回頭配合志願軍主力部隊,對敵人實行反包圍。然而在轉移到一個叫做道大里的村莊時,戰士們卻發現不對勁。

原來,村子裏有許多裝備精良的敵人,他們手中有重武器,人數竟有四五百。怎麼辦?副排長白文林率先下令,包圍他們!是的,你沒有看錯,五位志願軍戰士要包圍百倍於自己的敵人。

一比一百,怎麼包圍?這仗怎麼打?就是抗日神劇都不敢這麼拍吧?

白文林首先問大家,怕不怕?戰士們身經百戰,一個個摩拳擦掌想要上去教訓敵人,誰會說怕?接着白文林把大家分成兩個小組,自己帶領兩名戰士側面佯攻,而另兩名戰士則從正面實攻。

白文林一聲令下,戰士們一邊甩出手榴彈一邊向前衝。可笑的是,村子裏的敵人猶如驚弓之鳥,他們早已經被志願軍嚇破了膽。尖刀排成員的幾聲大喊,竟讓這些敵人誤以爲志願軍有千軍萬馬,正奔騰而來。

一時間,敵人丟下重武器,倉皇而逃。逃命的過程中,還有人被踩死。經過一番戰鬥,我們的5名戰士俘虜了42名敵人,其中還有一名自視甚高的美軍顧問。後來這名美軍顧問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起這段往事,他說中國軍人將欺騙戰術發揮到了極致,他至今依然無法明白,自己是如何被俘的?志願軍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白文林等人隨後被組織嘉獎,並授予“追擊英雄小組”的榮譽稱號。其實這名美軍顧問應該明白,自己戰敗,就敗在了當時不敢去探聽虛實,就忙不迭地逃命上。

他們那時候已經被志願軍嚇破了膽子,根本沒有膽量再去管別的事情。

所以如此,其實還是因爲當時我們的戰士不畏生死,敢於拼搏,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場戰爭有多困難,我想大家都不言而喻,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朝鮮戰爭其實才是真正的立國之戰,它遠比內戰要重要得多,因爲這場戰爭,國際上纔開始承認新中國。

今年是朝鮮戰爭70週年,70年前,面對美軍的囂張,偉人說:“他們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們完全勝利!”,這場戰爭的勝利意義非凡,打出新中國的威名,徹底粉碎美軍侵略新中國的陰謀,所以說這場戰爭是真正意義的立國之戰。

抗美援朝勝利過後,我們獲得了幾十年的發展時間,也奠定了新中國的地位,奪回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國與國之間的爭鬥都是非常激烈的,這場戰爭我們雖也損失慘重,但從此在國際上揚眉吐氣。

如今70年過去,很多人已經不瞭解抗美援朝的重要意義,更不清楚其中的作戰過程,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歷史的傳承需要我們每一代去共同努力,不過如今市場上關於抗美援朝的史實資料很雜亂,對普通人來說,想要去搜集相關資料會比較麻煩。

所以在這給大家推薦這本《決戰朝鮮》,這本書分爲上下兩本,作者是著名軍事作家李峯,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他的那本《決戰長空》,而這套《決戰朝鮮》也很暢銷,如今已賣出三十多萬本。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史料很詳實,從多個角度來闡述中美之間的較量,而且不僅描寫了戰場的宏大場面,也着重描寫其中湧現出的“軍神”人物,可以說,這本書的優點就是既能學到其中的歷史,又很有趣,讓你一開始讀就停不下去。

在70週年的節點上,如果您想了解這段精彩歷史,記得點擊上方的鏈接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