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

王夫人是不是個木頭人?她其實是個話嘮!

《紅樓夢》第三十五回中,賈母對王夫人的評價是這樣的:“你姨娘可憐見的,說話,和木頭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顯好。”這個評價影響很大,讓我們對王夫人形成的印象是她平常沉默寡言,不善言談,日常最多的活動就是拜佛唸經、善施僧尼。可是我們細讀讀原文卻會發現,好像並非如此。

第三回上林黛玉進賈府,賈母由於身份問題,說話最多,一共說了374個字,王夫人則說了337個字,大家都覺得最聒噪的王熙鳳才說了276個字。我們仔細看一下王夫人沉默寡言狀態都是在賈母眼前的,幾乎是一言不發。而她在王熙鳳面前時主要談一些工作的問題,到了黛玉眼前,就開啓了話嘮模式,有的沒的,蠍蠍蟄蟄的叨叨起來沒有完。同樣是舅母,邢夫人則一共說了16個字,都是在禮儀之內的。這有可能是王夫人見了黛玉比邢夫人更親一點的緣故, 也許跟她刻意營造人設有關。

日後迫害黛玉的也是她

在第七回送宮花一節中,周瑞家的先去王夫人處回稟處理劉姥姥來打抽豐一事的結果,一進梨香院正房,“只見王夫人和薛姨媽長篇大套的說些家務人情等話。周瑞家的不敢驚動,遂進裏間來”,這老姐倆兒,正在那裏八卦的起勁呢。原是如此,天底下哪有不大說話的女人?

王夫人的沉默寡言不過是在賈母面前要樹立一個老實本分的形象才做出來的。在她這一輩裏,她的競爭對手只有邢夫人一位,她作爲金陵王家的女兒,賈政的原配夫人,生育兩男一女,這些條件已經足可以吊打出身小門戶、沒兒沒女的繼室邢夫人。王夫人如今已經是管家媳婦了,不需要與誰爭什麼,只要讓老太太放心,她就可以一直維持這個地位,所以也沒有必要像王熙鳳那樣能說會道,反而會惹老太太厭煩。而賈母所說的“你姨娘可憐見的,不大說話,和木頭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顯好”真是賈母對王夫人現在這種狀態的讚賞,公婆面前不顯好?是公婆啊?那不就是賈母麼?你都覺得她可憐見的,就說明你是理解王夫人的,不顯好是在一般的公婆面前不顯好,在賈母這樣一個精明的老太太那裏是極好的,若不好賈母能叫她管家?這完全是賈母在自誇好伐。

一秒鐘變臉

王夫人的老實和不老實

第四十七回上,賈母對邢夫人說:

你也想想,你兄弟媳婦本來老實,又生得多病多痛,上上下下哪不是她操心?你一個媳婦雖然幫着,也是天天丟下弄掃帚。

賈母給王夫人貼的人設標籤是:老實人,似乎大家也沒有什麼異議,但是王夫人果然是個老實人麼?我們先來看一些例子再說。

賈母心知肚明

周瑞家的送宮花,送到了惜春處,看見惜春正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兒一處玩耍,此處有一脂批:

總是得空便入,百忙又帶出王夫人喜施捨等事。

周瑞家的還問智能兒:你師父那禿歪剌那裏去了?智能兒的師父是誰啊?就是後面拆散守備之子和張金哥婚事那個老尼姑淨虛,此次淨虛來找王夫人是來拿十五的月例香供銀子的。淨虛就和王夫人是相熟的。在第十五回中,淨虛老尼託王熙鳳求王夫人拆散守備之子的婚事,並且表示張家願意連家孝敬。王熙鳳回答的是:這事不大,只是太太不再管這樣的事。而第十六回中,寫道王熙鳳得了三千兩銀子,她的膽識愈壯,以後有了這樣的事,便恣意的作爲起來。這兩處的意思很明顯的,王夫人之前是管這種事的,王熙鳳自己見過她管過的,淨虛也是見識過的,所以虛有了這樣的事就來求王夫人。這種事原本淨虛親自去求王夫人的,但是如今賈家有喪事,淨虛不便親來,事情又急迫,便託了王熙鳳捎話,王熙鳳在此之前是不怎麼參與這種事的,只是旁觀王夫人做,這次自己也得了甜頭,纔開始放膽一爲的。

周瑞家的

另外,“知風莫若鳥”,旁人可能不知王夫人底細,可是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媳婦,常爲王夫人出去辦事,王夫人自己有什麼事,都是不瞞她的。送宮花一節書,拐帶着寫了好幾處隱祕的事。周瑞家的送完王熙鳳的花之後,往賈母處,給林黛玉送,在路上遇到了自己閨女從婆家趕來。周瑞家的猜閨女家定然出了什麼事,果然,是女婿冷子興因爲醉酒跟別人爭執起來,被告到了衙門,且已經判了要遞解回鄉,故而急的不行。周瑞家的聽了女兒說明情況,她反而不急了,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此時王夫人和王熙鳳不得閒,等她們空閒了,去一求就了結了,末了,還嗔怪女兒:“小人兒家沒經過什麼事的,就急得你這樣了。”呵呵,那說明她就是久經世故的老人兒了,她跟誰經歷的?王熙鳳畢竟還年輕,後面水月庵的事,她還是生手呢,不就是王夫人做的麼?看周瑞家的這麼氣定神閒,那也是做老事的,不是偶爾的意思。

你們看看王夫人是個老實人?恐怕王熙鳳是個什麼樣兒,王夫人就差不離是個什麼樣!這是她們金陵王家的家風。

孩子都是賈母帶的

慈母王夫人竟然沒有撫養過寶玉

寶玉一到了王夫人處,就往王夫人懷裏扎,王夫人也立時表現出慈母的樣子,又是摸頭又是摸臉,在旁邊的黛玉看了都會羨慕地悲切起來。

可是大家可曾想到,王夫人竟然沒有撫養過寶玉!她有三個親生孩子,兩個庶出孩子。但是她只撫養過自己的長子賈珠,在第三十三回中寶玉捱打之後,王夫人一邊哭寶玉一邊號喪“你替珠兒早死了,留着珠兒,免你父親生氣,我也不白操這半世的心了”,這個奇怪的母親,唸叨自己活着的兒子去替死了的兒子!旁邊有沒有什麼別的人,她也不至於爲了說給誰聽而作戲。只能反映一個問題,就是在王夫人心目中,她對賈珠的感情要比寶玉更深,賈珠應該是她自己撫養過的孩子,所以纔會如此。

王夫人教不出元春來

王夫人的第二胎,就是元春,並非由王夫人撫養,第十八回中交代過:

當日這賈妃未入宮時,自幼亦系賈母教養。後來添了寶玉,賈妃乃長姊,寶玉爲弱弟,賈妃每上念母年將邁,始得此弟,是以憐愛寶玉,與諸弟待之不同。且同隨祖母,刻未暫離。那寶玉未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千字在腹內了。其名分雖系姊弟,其情形有如母子。

元春出生的時候,賈珠還沒有死,但是王夫人沒有再撫養元春,直接由賈母撫養了,假如元春和賈珠年歲相近,王夫人一個人照顧兩個有些累,還到說得過去。而王夫人生寶玉的時候,應該是三十多歲,寶玉比賈蘭要大好幾歲,說明寶玉出生的時候,賈珠還活的好好的,她自己閒的沒事,爲何不帶自己的孩子?果然是元春主動要求幫助王夫人帶孩子?賈珠不到二十就病死了,元春進宮的年齡上限是十六歲,她教寶玉到三四歲,也就是說元春頂多十二歲時候開始帶寶玉,賈家是瘋了還是怎麼着的,一個三十幾歲的母親自己不帶孩子,讓十二歲的閨女帶?

所以不可能是元春主動要求帶寶玉的,而是王夫人的婆婆賈母把寶玉要過去撫養的。爲何不允許王夫人自己帶孩子呢?恐怕就是鑑於王夫人帶賈珠的失敗經驗,對於她帶孩子已經不放心了,不願意再讓她帶寶玉了。對於父母在教育上的無能,元春也看的非常清楚,所以經常寫信告誡父母:千萬好生扶養,不嚴不能成器,過嚴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憂。

王夫人屋裏沒有一個好的

一個當閨女的還管着父母教育弟弟了?什麼時候輪上你說這個話了?不過是在元春眼裏看來,賈政夫婦的教育真是叫人頭疼。不嚴說的就是王夫人,雖然都是慈母慈母,但是王夫人的慈不是那麼回事。賈珠雖然聰明,十四歲進學(考中秀才),但賈珠二十歲不到房裏就有一妻二妾,這兩個妾室也不是什麼本分人,賈珠死了之後,就生出活泛的心眼來,李紈見留不住就把她們早早打發了。妻子是父母依據家世找的國子監祭酒的女兒,小妾就是看賈珠自己的意思了。賈家這樣的家庭已經算不錯了,賈珠的兩個小妾卻依然要改嫁,想來也是姿色越人,不甘守節,這賈珠的病怕也是從色慾上來的。

再看看王夫人對寶玉,寶玉在王夫人屋裏幾次都是在調戲丫鬟,一點點年紀就喫金釧兒嘴上的胭脂,喂金釧兒喫香雪潤津丹,當着賈環的面調戲他女朋友,王夫人還都在眼前,完全不管不問。有了什麼問題就推到女方身上,說女方是妖精。

寶玉房裏的晴雯是賈母調教出來的,雖然性子妖蹺,但是在男女之事上,兩人一直是清白的。這恐怕也是賈母一再告誡的緣故。而襲人雖然和寶玉有過警幻之事,卻沒有敞開做,襲人也是賈母房裏的人,只是後來投了王夫人,才突破的底線,事情發生之後,她反而比以前收斂了。

若是寶玉用王夫人調教的丫環,恐怕他依然要步賈珠的後塵。王夫人的教育真的是有問題的,怪不得一家子對於她教育後代都不放心。

賈政爲人還算好的

丈夫賈政對王夫人沒有絲毫信任

林黛玉初次到賈府,去拜見賈政,賈政住在榮禧堂東房的,而王夫人則住在東廊的三間耳房裏,夫妻兩人久已分房而居。黛玉就先去了賈政處,賈政不在,黛玉只好隨着婆子從東房出來,去了王夫人處。

而趙姨娘則是住在榮禧堂的東小院子裏,是單獨一個院兒,賈政平時就在趙姨娘處歇息,書中有多次描寫。王夫人的年紀不過四十多歲,五十不到,按照《周禮》,正房夫人“五十猶御”,兩個人居然已經連話都很少說了,即便有談話,也是純公事性交流了,總不及跟趙姨娘說話那樣貼心私密。這是因爲王夫人平時木訥麼?我們第一個問題就說了,王夫人就不是一個木訥的人,按劉姥姥的話,她年輕的時候“着實,會待人,倒不拿大”,這樣的人怎麼會木訥?

厭惡王夫人爲人

那爲何賈政不愛跟王夫人說話了呢?

是因爲王夫人年老色衰了?我們看趙姨娘的大閨女探春的年紀跟寶玉也差不許多,趙姨娘也是奔四十的人了,若是賈政真的好色,他也會像賈赦那樣娶更年輕的小老婆了,用不着那樣寵愛徐娘半老的趙姨娘了。

在第三十三回,當賈政發現寶玉跟金釧兒的死有關時,立刻一陣無名之火就冒上來了,說了一些話,或許跟對王夫人的看法有關。

先是賈環說有丫環跳井了,並沒有說是王夫人房裏的金釧。正常人聽說之後,會先想丫環是誰?如何落井?是失足?他殺?自殺?但是賈政立刻想到的原因是什麼呢?

賈政聽了,驚疑問道:“好端端的,誰去跳?我家從無這樣事情。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大約我近年於家務疏懶,自然執事人操克奪之權,致使出這暴殄輕生的禍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顏面何在。”

“自然執事人操克奪之權,致使出這暴殄輕生的禍患”!這話說的多重,誰是賈府的“執事人”?不就是王夫人麼?但凡對自己老婆有一點子信任,出了事也會有迴護的想法,就像王夫人在寶玉和丫環們有問題時,王夫人都是把責任推到丫環們“把好好的爺們帶累壞了”,而賈政還沒搞清是什麼回事,一頂大帽子就扣在自己老婆頭上了。下面還有更厲害的,賈環趁賈政生氣,就向賈政進攙言:

“我母親告訴我說,寶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裏,拉着太太的丫頭金釧兒強『奸』不遂,打了一頓,那金釧兒便賭氣投井死了。”

賈政更是不用分辨是非,立刻氣的面如金紙,沒有血色了,這是動了真氣了。喝命“今日再有人勸我,我把這冠帶傢俬一應就交與他與寶玉過去。我免不得做個罪人,把這幾根煩惱鬢毛剃去,尋個乾淨去處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我把這冠帶傢俬一應就交與他與寶玉過去”這是針對誰?不還是針對王夫人?難不成是對下面的清客相公?接下來賈政又讓手下“把各門都關上。有人傳信往裏頭去,立刻打死。”這是爲了防誰?不就是防王夫人麼?

等到王夫人闖進書房來,賈政看見王夫人進門“更如火上澆油一般,那板子越發下去的又狠又快”,似乎就是要打給王夫人看的。寶玉日常是由賈母來撫養,即便王夫人對寶玉有些溺愛,用得着打給王夫人看麼?

趙姨娘只是家長裏短之爭

這其中怕是對王夫人存了成見的,這種成見從何處來?應該是賈政很久以前就發現王夫人插手官場的事了,賈政這個人跟賈雨村是有區別的,他對於官場上的事,做的不是那麼得心應手,良心還沒有黑,當他發現王夫人在背地後做這種事的時候,對王夫人有一種從心底返上來的厭惡感。趙姨娘雖然粗鄙,但是不至於幹混亂國法、草菅人命的事。恐怕是在外面放印子錢的事,王夫人也是幹過的,平兒和來旺媳婦說收印子錢利息的事,周瑞家的就在跟前,她們絲毫不迴避她,周瑞家的可能早就替王夫人幹過了。

以賈政的性格,怎麼能容得了王夫人做這樣的事?跟王夫人生分也是情理之內的。不過因爲王夫人孃家不好惹,又是原配,又是元春之母,婚是離不了的,這些事也不能擺到桌面上去說,就只能不鹹不淡地維持着。這種情況就像《甄嬛傳》裏的皇帝發現皇后宜修做過傷天害理的事之後,也不能明正典刑地處置她,只能維持着。

評價人不避複雜性

人是有複雜性的,王夫人這樣的貴婦人尤其複雜

人是有複雜性的,但是我們普通人往往習慣簡單化地去認識。在人生的早期,我們就被灌輸了這種觀點,用好人和壞人來區分人物,在文學作品中尤其如此。但是越是偉大的文學作品,他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鮮明的個性,又有複雜性,而不是簡單地分爲好人和壞人。

《紅樓夢》素有人肉攝像機的稱號,它如實地反映了人物的這種複雜性,並不因爲自己的好惡就將好人寫成高大全,將壞人寫的一無是處。假如賈寶玉的原型是作者本人,王夫人就是他的一位重要的女性長輩,但是他也沒有把她描繪成一個平面的形象,而是具複雜性的活生生的人,他突破了封建禮教要求人們要爲尊者諱的限制,這是非常可貴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