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引入國資,民營環保企業變好了嗎? 來源:中國能源報

文 | 中國能源報 李玲

近年來,民營環保企業憑藉專業的技術和服務,在環保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2018年下半年開始,隨着融資政策趨緊,民營環保企業資金壓力加重,不得不尋求戰略合作。國有企業擁有較強的融資能力及資源整合能力,成爲合作的首選。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宣佈通過股權轉讓、聯合重組等多種合作方式引入國資的民營環保企業超過20家。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環保產業正從民營爲主走向國資主導的新格局。

那麼,引入國資後,環保企業表現如何?

業績表現不一

記者選取了包括東方園林、國禎環保、清新環境、碧水源等已成功牽手國資的11家典型上市環保企業進行分析。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有5家,同比下降的有6家,其中3家處於虧損狀態。

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上漲最快的是從事環境保護和水污染治理的碧水源。半年報顯示,碧水源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54億元,與上年同期的35.56億元相比,略有下降,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576萬元,同比上漲超300%。

去年7月,碧水源實控人文劍平及多個股東,將手中持有的共計3.21億股轉讓給中交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城鄉”)。中國城鄉從而持有碧水源10.12%的股權,登上第二大股東的位置,今年9月15日,中國城鄉通過委託表決權的方式,進一步晉升爲碧水源第一大股東。

成功牽手長江環保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下稱“三峽系”)的上海環境和興蓉環境業績也有一定增長。半年報顯示,興蓉環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35億元,同比增長10.0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63億元,同比增長11.42%;上海環境實現營業收入19.12億元,同比增長44.6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3億元,同比增長11.59%。

去年8月正式被北京市朝陽區國資委接盤的東方園林,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77億元,同比下降18.88%,實現歸母淨利潤-1.878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的-8.94億元,虧損幅度收窄。

業績下降的也不在少數。

以清新環境爲例,去年7月,四川發展國潤環境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獲得清新環境25.31%股份,成爲清新環境控股股東,四川省國資委成爲實際控制人。2019年,清新環境實現營業收入33.75億元、歸母淨利潤3.8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7%、27%;今年上半年,清新環境業績繼續下滑,實現營業收入12.08億元、歸母淨利潤1.3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6.93%、37.85%。

早在2018年底就引入無錫市政爲公司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中金環境,截至目前的業績也並未見好轉。2019年,中金環境實現營業收入40.94億元、歸母淨利潤2293萬元,分別同比下降6.16%、94.67%;今年上半年,中金環境實現營收14.8億元、歸母淨利潤5591萬元,分別同比下降19.63%、76.79%。

資金壓力有所改善

據記者瞭解,我國環保產業國資、民資合作有3種方式:第一種爲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國企有資金和資源整合能力,民企有技術、人才儲備和業績積累,通過合作、併購,加強自己在環保領域開拓的能力;第二種爲央企內在轉型需要,國企特別是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類央企,在本行業發展到一定瓶頸期,面臨轉型的內在需求,於是大量國有企業通過併購進入環保領域;第三種是民企紓困需要,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融資環境緊縮,很多民營企業遇到了資金瓶頸,引來一批國企進入。

“從2018年底陸續有一些國企進入,比如中國建築、地方國資,但整個2019年並沒有明顯表現。”華西證券環保與公用事業分析師晏溶告訴記者,“因爲2019年並不是宏觀財政擴張的週期,這時候不管是大的央企還是地方國資,走的都是緊縮的路線,入主民企後並未有太大動作,營收、淨利也並無太多改善,具體還要看未來怎麼發展。”

雖然在財務方面沒有太大改善,但國資入主後,還是給一些環保企業帶來了利好因素。以清新環境爲例,四川發展入主後,其資金狀況和融資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先後獲得四川國資體系8億元借款,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分行5億元授信和渣打銀行成都分行4000萬美元授信。2020年3月,在四川發展融資擔保支持下,成功發行了8億元綠色公司債券。

東方園林在去年8月被朝陽國資委控股後,公司主體及債券信用評級上調,主體信用等級AA+級,並調整評級展望爲穩定,部分債券信用調升爲AAA級。朝陽國資委還對部分債券進行擔保。在2020半年報中,東方園林表示,公司控股股東通過協調金融機構貸款、爲公司提供擔保增信等途徑,幫助公司解決融資問題,優化債務結構,降低債務成本。

“國資入股首先解決的就是民企現金流和資金的問題,在這一塊兒的助力是非常明顯的,可以說是解決了這些企業的迫切需求,資金問題在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之後,企業的發展就得以存續。”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祕書長馬輝對記者表示,“相較於2018年至暗時刻的環保產業整體回落,2019年開始,環保企業融資情況有所改善,經營淨現金流大幅好轉,但目前環保產業整體仍在低谷,企業營收和盈利能力疲軟。”

新市場格局逐步形成

儘管當前情況改善有限,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隨着今年以來一系列環保政策加持,環保行業將持續回暖,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7—8月環保行業公佈非公開發行股票和可轉債融資家數明顯增加。相對於2019年,今年環保行業的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力度明顯增強,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企業經營有所回暖,部分細分領域如垃圾焚燒、環衛服務、農村污水處理處於明顯的景氣向上階段;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今年以來市場融資強度明顯提升。環保行業對資金需求較大,而直接融資的熱度回升有望解決行業資金需求痛點,有望驅動新一輪行業回暖。”中原證券環保及公用事業分析師唐俊男在研報中指出。

在馬輝看來:“任何兩個事物之間的融合都需要一個過程,包括企業的文化、戰略的考慮。不管是出於政府紓困考慮還是未來想佈局環保產業,國資通過併購等方式進入民營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國資和民企的這部分屬性能磨合的比較快、比較好,那麼後續的爆發力、成長性就會更好,如果在磨合的過程中,各種問題比較多且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可能會對後續發展有一些影響。”

“國資和民企的合作,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要怎樣實現優勢互補,一方面發揮國資的融資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另一方面,發揮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如果能把這幾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那就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馬輝說,“接下來環保領域的市場格局已經比較明顯了,未來會由國有企業主導,牽頭進行資源整合、投資建設,做一些區域性的環境綜合治理、流域治理,民企運用自己特有的專業性、技術產品和服務參與到其中,這樣一個市場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