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投資規模50個億的鋼鐵產業園區即將在浙江台州破土動工。作爲我國工業製造重地之一,浙江台州臨海卻不臨鋼廠的地緣形勢致使本地製造業運輸成本高企的現象有望得以大大緩解。“我們與吉林通化某國企合作籌建產業園區,地塊今年年底有望拿到。投資該項目的目的是完善鋼貿產業鏈條,爲我們台州製造業企業有效降本增效。”在第十五屆中國鋼鐵流通促進大會上,浙江台州市金屬材料流通行業協會會長、台州企坤物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建國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專訪時透露。

爲家鄉的製造業和鋼鐵鏈條上的相關環節降本增效,是洪建國念念不忘、一直在乾的事兒。六年前他就玩了一票,牛刀初試卻成果頗豐,直接爲家鄉的製造業降本兩個點以上。故事是這樣的:

2014年,正值鋼鐵貿易寒冬。台州作爲臨海城市,周邊缺少鋼廠,作爲工業製造重地,只能把原材料運到當地再儲存銷售。輾轉之間,成本與上海等周邊城市相比,每噸高出了100—150元。洪建國看在眼裏,急上心頭,同時也在行業危機中發現了巨大商機:台州一年的金屬原材料需求約爲2000萬噸,又與旁邊就有豐富鋼廠資源的城市不一樣,完全可以琢磨一套因地制宜的銷售方法,既爲製造企業降本,也爲鋼貿企業生存開闢新路。說幹就幹,洪建國組織了十幾家台州市金屬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共同組建浙江台州企坤物資有限公司,定位以銷售建築用鋼、工業用鋼、可再生資源及物流倉儲與加工配送爲一體的專業化公司。確定了“統購分銷”的銷售模式,以鋼貿企業抱團取暖的形式,通過集採再銷售,增加了與鋼廠談判的籌碼。集採有效降低了物流運輸和倉儲成本,據測算,直接爲製造企業降本2%以上。“原來我們與上海周邊城市的原材料每噸差價在100至150元之間,現在是20至40元,我們要繼續做這個事。”統購分銷、抱團取暖的效益立竿見影,堅定了洪建國的信心。

經過不斷拓展合作伙伴和銷售網絡,公司在成立的六年間就在全國顯露鋒芒:從2015年至2019年間,曾三次被“中金協”評爲“中國鋼材銷售五十強”單位。

目前,“台州企坤、上海康敏供應鏈、浙江企坤、寧波巨坤、江西企坤、金華企坤、廣東揭陽企坤”的銷售網絡已覆蓋整個華東區域及各主要城市;與六十多家鋼貿企業及終端用戶建立長協合作;成爲沙鋼集團、三鋼閩光、首鋼通鋼等十幾個品牌總代理;擁有寶鋼股份、歐冶雲商、浙江物產、象嶼集團、中建股份等近20個知名戰略合作伙伴;庫存長期保持在10萬噸以上,建有一支強力的運輸隊伍,配備各型運輸車輛120餘輛……

如今,單一的鋼鐵貿易商越來越受到上下游鋼貿業務的擠壓,從貿易商向服務商轉型成爲大勢所趨。據介紹,浙江台州企坤物資有限公司也在積極轉型,打造鋼材銷售、加工、倉儲、配送一條龍服務的現代化企業。

“我們也在向服務商轉型,組建服務平臺,對接鋼廠和下游的企業,直接以0利潤銷售。”洪建國介紹。“0利潤銷售”的平臺瞄準的是下游50多萬家客戶需求,對準的是從倉儲、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增值服務。從“點”到“鏈”,到現代鋼鐵生態圈中的重要一環,洪建國引領企業一點點構建着。他透露,今年的要事之一就是建設篇頭所提的鋼鐵物流產業園區,繼續完善鋼鐵流通鏈條,爲台州製造業降本增效鋪路搭橋。

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曹朝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