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對電子產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國每年的芯片自給率卻不足30%。根據第三方數據,僅2019年我國的芯片進口額就突破千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進口國。隨着國產手機出貨量的增長,這一數字仍在增加。

爲了改善這一局面,不少企業投身芯片行業,然而我國在芯片設計領域雖然取得長足進步,但在芯片製造領域卻很難有突破,這主要是因爲芯片的製造高度依賴光刻機,而在光刻機領域,荷蘭ASML是當之無愧的巨頭。

全球範圍內能夠生產出高端芯片的光刻機,只有荷蘭ASML,不僅幾乎壟斷了全球高端光刻機市場,ASML生產的尖端光刻機,還因量產有限“有價無市”。好在,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後,我國在光刻機領域也誕生了一位新巨頭。

於2002年進入光刻機生產研發領域的上海微電子,雖然比ASML晚了20年,但上海微電子耗時18年攢下3200項專利,成功打破技術封鎖,造出中國最先進的光刻機,並壟斷中國大陸80%的市場。目前,上海微電子已經實現90nm光刻機的量產。

雖然上海微電子的90nm技術,只相當於荷蘭ASML15年前的水平,但已是國內頂尖的技術。值得一提的是,ASML光刻機的技術雖然先進,但一臺光刻機集結了多個國家和企業的智慧,例如美國的光學設備、德國的蔡司鏡頭。

即便是其他5萬多個零部件,也大多依賴進口。反觀上海微電子,生產的光刻機設備卻是自主研發和創新。而且,隨着上海微電子技術的成熟,有消息稱預計,2021年上海微電子可交付首臺國產28nm的沉浸式光刻機。

雖然即便是28nm技術,也與荷蘭ASML之間有很大差距。但倘若28nm沉浸式光刻機可順利交付,這將爲我國芯片行業注入一針強心劑。而且,要知道上海微電子成立時間較短,發展過程中不僅面臨技術難關,還有資金短缺的局面。

如今能夠入得如此成就,已經十分難得,倘若上海微電子始終保持這一發展速度,其與ASML的差距將快速被縮小,國產芯片崛起指日可待。另外,根據工商信息顯示,前不久張江高科投資上海微電子,已經成爲其第四大股東。

對於上海微電子來說,資本的支持有助於加快研發和突破更先進的工藝,國產芯片未來可期。

文/有魚 審覈/子揚 校正/知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