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生于1461年,年长唐伯虎,9岁,乃是“吴中四大才子”的老大哥,年长唐伯虎和文征明各9岁、徐祯卿18岁。但祝枝山却是位“老顽童”式的人物,玩儿起来比唐伯虎还要疯。武有许褚裸衣战马超,文有允明裸体写书法。祝允明可比许褚脱得彻底,许褚是裸上衣,他却是裸全身。

潇洒的祝枝山

某年夏,热浪让人恨不得脱去所有外衣,然而,因为世俗理念的限制。每个有头有脸的人都不敢如此作为,在下人面前仍然要长袍头冠整齐,显示出名人高士的作为。祝枝山则不然,他是赤条条地手握大笔,挥汗作书。而这时,好朋友伯虎因为太熟悉了,便没用通报径直进入书房。

唐伯虎猛然一见,也是大吃一惊。啊啊了半天。见祝枝山并不理睬,时而做沉思状,时而做疯狂状手舞足蹈抓耳挠腮,光臀四动煞是让人喷饭。祝枝山因为太认真了,墨汁时不时地点到身上。突然间,祝枝山不知为何毛笔送入了口中。“诶呀”祝枝山大叫一声,满嘴黑墨。唐伯虎见状哈哈大笑。

祝枝山猛听后面有人,下意识地捂住隐秘之处,回头一看是唐伯虎,先是尴尬地一笑,其后索性张开了手。

“子畏,你笑什么!有啥可笑的。”

“笑你一丝不挂,你呀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连粗布衣服你都混没了,以后的日子你可咋过呀!)”

“哈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谁说没穿衣服,我和你可以穿一身儿呀!)。”

二人说罢,搂着肩一起谈书法艺术去了。

这就是唐伯虎和祝允明的关系,二人在一起不必拘泥于礼教。正是因为两个人的见面,唐伯虎世俗的心里便有了不一样的天空。因为祝允明外祖父“大奸臣”的不好名声,因为,祝允明的老师沈周“终身不仕”的思想,他早年就很崇尚道家自然、快乐享受的思想。

同奉恩师,一生好友

他们相识是在唐伯虎9岁之后与沈周学画开始,大概是12岁左右。那个时候的唐伯虎显然在苏州小有名气,诗书画在他的年纪已属上乘,被人誉为“神奇小子”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也有可能是祝允明闲来无事去酒馆喝酒,突见唐伯虎“小才子也”,因此,前往唐家拜访,非要拉着小唐伯虎一同做朋友。二人交友其实也很正常,因为,既是才子,又是官宦之后。

自此,二人有了长达四十年的朋友情谊。那个时候,祝允明脱离了雄厚家庭背景的羁绊,而唐伯虎则需要很长的时间,经受很大的挫折后才脱离了功名思想。二人的功名思想,除了主流思想影响外,二人的赫赫家庭背景更是关键,“不辱没祖先”的思想贯穿了他们的头脑。

首先看祝允明,因为祝允明家里人七代为官,被人称为“魁儒家庭”。他的外祖父徐有贞特别有名,他曾帮助被瓦剌在土木堡生擒的明英宗复辟,并且力主杀害大忠臣、民族英雄于谦,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正因为,有着这么个背景,造就了他在官场上的不如意,虽然外祖父当官类似于丞相(首辅)的高官,但官声太差的他惹得后代子孙惹天下人白眼。

不过徐有贞虽然是奸臣,但书法却非常好,行草天下闻名。这也奠定了祝允明在书法上的喜好程度,正如著名的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在《艺苑危言》中所说“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他是当之无愧的“为国朝第一”。

杀害大英雄于谦祸首徐有贞(谢广坤)

另外,构成祝允明性格飘洒、无拘无束的原因也在于家庭环境。生母16岁时病故、父亲祝𤩽和祖父祝颢在其24岁时先后去世。祝允明的老丈人李应祯官居太仆少卿、广西左布政使。

祝允明门第高,唐伯虎也不低

再说唐伯虎,唐伯虎的家庭背景是“四大才子”中门第最高的。唐伯虎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唐雎(战国时魏国人),后来迁居到江苏的沛国,六世孙唐都任四川的临邛令。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其后因为其子唐蔚被废迁移到河南的颍川。

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太守。唐翔之子唐固,任三国时孙吴政权的尚书仆射,主管内政。

唐固三世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其子唐熙把家迁到了甘肃凉州,其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山西定襄县西北),由此,才有了唐伯虎经常津津乐道的“晋昌唐伯虎”。 唐郓曾孙唐瑶、唐咨都做过晋昌太守,永兴侯。

唐咨的孙子唐褒受封过晋昌公,成为国家柱石性的人物。唐褒的第四代孙唐俭,在隋唐时期曾经随着唐太宗一起起兵晋阳,受封为莒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倒三,功在徐懋功和秦琼秦叔宝之前。

北宋后南迁到了南方,唐伯虎一支自从南迁之后几经动荡,家业不兴逐渐衰落,人丁更不兴旺。

由此,可见二人都有“不辱没祖先”的思想,而唐伯虎的家庭背景更深厚,所以他的思想更深刻一些。而祝允明呢虽然因为外祖父官声不好对科举并不太热心,但最终仍然被“不辱没祖先”的思想束缚继续参加科考,当了一名县令。

唐伯虎与祝枝山加了朋友后,迅速被其“坏”。

祝枝山总是劝说唐伯虎:人生在世转瞬即逝,白驹过隙下人的生命太过短暂和虚弱。既然人生短暂,怎么能不好好地生活。即使你的心怀万丈雄伟,就算你想出人头地,但也不能把自己固定在小的天地里,一定要多多地出去走走。因为,常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就会使自己眼光短浅,心胸狭窄。

很显然,祝枝山是唐伯虎的精神老师,唐伯虎虽然在苏州这个地区性商品畸形经济时代,但是个人对其影响之大,当推祝允明。

然而,祝枝山在唐伯虎的父母眼中却是位狐朋狗友。

唐广德夫妻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到了唐伯虎身上。唐家三五代身居“民之末端”的商,而祖上则是身居“五民之首”的官,“辱没祖先”的自责,已经萦绕在唐家后人百年时间了。唐伯虎一出生就被视作改换门庭、重归官宦之家的希望。然而,唐伯虎比他的精神老师祝枝山走得更远。

苏州唐伯虎、大明朱厚照,晚明化新时代的两位开创者

唐伯虎还是唐白虎?多半生游子,仍回到曾经反对的老思想

民国学者有多牛?心理与心态,仰视、俯视与平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