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个“祸”,一步一个“福”。

丁汝昌的一生,就是“祸福相依”的一生。

悲怆引言:

公元1895年2月,暮色苍苍,海风阵阵。

威海卫之战结束,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幸存下来的镇远舰、济远舰等10艘战舰,全部成了日本人的战利品。

它们一个个降下了“青龙旗”,缓缓升上了“膏药旗”。

只有一艘练习舰“康济号”,被日本司令官“伊东佑亨”特批,不用降下“青龙旗”,在凄风苦雨中,孤独驶向烟台港。

而这艘“康济号”上,正躺着五个北洋水师的高级将领的遗体,他们是:丁汝昌、刘步蟾、戴宗骞、杨用霖、张文宣。

虽然丁汝昌已经“自杀谢罪”,但他的“祸福相依”的一生,还远没有结束。

一、第一个“福祸相依”。

祸事:1851年,庐江发生灾荒,丁汝昌父母双亡。

福事:走投无路,丁汝昌加入太平军,成为程学启的部下,开启了军旅生涯。

二、第二个“福祸相依”。

祸事:曾国荃率领湘军,攻击安庆,久攻不下,他用了一个“损招儿”:抓了程学启的养母,企图胁迫程学启投降。

就在程学启左右为难之际,被自己的上司叶芸知悉此事,叶芸害怕程学启投降大清,便先下手为强,派人来抓捕他。

程学启被逼无奈,带领心腹丁汝昌等人,连夜逃跑。

福事:他们投降到了曾国荃的账下,成为湘军的一部,从此,改换门庭,归顺了大清。

从叛军摇身一变,成了官军,这就为丁汝昌后来的发迹,开启了一扇大门。

三、第三个“福祸相依”。

祸事:曾国荃对这些太平军的降将,戒心深重。

每次打仗,程学启、丁汝昌等人都被作为前锋,冲锋陷阵,名为“信任重用”,实为“借刀杀人”!

这样,摆在他们两个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丢命,要么取胜活命。

福事:“人受逼迫武艺高”!

为了证明自己,程学启带领丁汝昌,拼命搏杀,连续攻占无为州、运漕镇等地,屡立战功,程学启升任正三品参军,丁汝昌升任千总,终于在湘军谋得一席之地。

四、第四个“福祸相依”。

福事:程学启被授权自立营头,开创“开字营”,丁汝昌为稍官。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丁汝昌被淮军的刘铭传看中,被其调入了淮军阵营。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这是脱离湘军阵营,正式开始与淮军主帅李鸿章发生交集,为以后被李鸿章委以重任,督师北洋水师,埋下了伏笔!

祸事:公元1864年,丁汝昌随着刘铭传剿灭了捻军,清廷开始“卸磨杀驴”,要求刘铭传裁军。

刘铭传为了保留老班底,他要拿丁汝昌部开刀。

丁汝昌勃然大怒,据理力争,引起了刘铭传的冲天杀机,丁汝昌只身出逃,回乡归隐。

五、第五个“福祸相依”。

福事:在家赋闲多年,在妻子的鼓励下,丁汝昌前去投靠自己的老上级,李鸿章。

李鸿章向来重视老乡关系,又加之丁汝昌原来的赫赫威名,决定让他掌管海军!

当时,北洋海军的提督人选,还有科班出身的刘步蟾、林泰曾等人。

李鸿章之所以推荐丁汝昌,是因为其他海军将领,多是福建人,而唯独丁汝昌,是安徽人。

所以“李合肥”启用老乡丁汝昌,就是为了保证他对北洋水师的绝对领导权!

祸事:公元1895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丁汝昌吞食鸦片自杀殉国。

清廷下旨,抄没家产,还将丁汝昌的遗体穿上黑色囚服,将棺材加上三道铜箍,意思是“有罪之身、捆以枷锁”,只让用砖头封在其老家村头,不许埋葬!

直至公元1910年,经萨镇冰等人奔走求告,清廷才为丁汝昌平反,而真正的入土为安,则已经是公元1912年的事了,此时,丁汝昌已经魂归西天17年了!

六福雅士评曰:

时间再次回到公元1895年1月23日,威海卫已经被攻克,北洋舰队残存的部队,退守刘公岛,覆灭在即。

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给丁汝昌写了一封“劝降信”。

丁汝昌大义凛然:吾决不弃报国大义,今唯一死以尽臣职!

遂自杀殉国。

但这封信中有一段话,写的颇有深意,现特摘录如下,可以对丁汝昌充满异议,且“祸福相依的一生”,予以某种澄清或注解(原文言文艰涩,特翻译为白话文):

“清朝海军和陆军,屡战屡败的原因,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去反思之,不难立即找到其失败的理由,以丁汝昌阁下的英明,肯定早已知道的清清楚楚了。至于清朝能有今日之失败,这不是哪一个人的罪过,乃是由于举国墨守成规,不知革新变通所导致也”!

斯言诚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曾国藩,由于“天津教案”一事,被弄得灰头土脸,元气大伤,最后郁郁而终;

李鸿章,由于签订“辛丑条约”,为清廷背上黑锅,落了一个卖国贼的下场;

左宗棠,被慈禧猜忌,也被排挤出了朝廷中枢。

由此看来,作为北洋提督的丁汝昌,在当时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下,其“祸福相依的一生”,几乎是被注定了的!

关注我,六福雅士。风趣幽默,谈史论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