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充其量就是想當一個飛揚跋扈的“權臣”,他不是想當一個謀國篡權的“反賊”!

如果他想造反,那麼他將蘇克薩哈滅族之後,就已經等於是公開了自己的“造反宣言”了,他難道還會一個人大搖大擺地去皇宮,不做一點防備嗎?

所以,在鰲拜的政治藍圖中,他渴望的是一把愛新覺羅家族賜予的“尚方寶劍”,而不是垂涎那顆愛新覺羅家族的“傳國玉璽”!

康熙親政,步步驚心!

一、身份不對:鰲拜不是“愛新覺羅”皇族,他是瓜爾佳氏人。

鰲拜雖然手握40萬重兵,而一旦他敢於造反,那麼他面對的,可不是僅僅一個少年康熙,而是整個愛新覺羅家族!

這時候的八旗兵,可正是兵強馬壯的時候,鰲拜他敢冒這個險嗎?

鰲拜:我是個明白人,不是愛新覺羅皇族的,我永遠繼承不了大統,我只要“尚方寶劍”,我不要“傳國玉璽”!

二、權力不對:鰲拜不是旗主,他只是鑲黃旗。

按照八旗的制度,各旗的子弟只聽從旗主的命令,鰲拜不是旗主,他只是鑲黃旗的。

而正黃旗、正白旗都是皇帝直接統領的。

即便是鑲黃旗的子弟,他們真的會誓死效忠鰲拜嗎?

即便他們真的效忠鰲拜,而且又造反成功了,那整個愛新覺羅家族難道會對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坐視不管嗎?

那鰲拜帶領鑲黃旗能頂得住全國勤王軍隊的大舉反撲嗎?

這一點,恐怕連鰲拜心裏也沒有底吧。

三、膽氣不對:鰲拜一直唯孝莊太后馬首是瞻。

很多人只是知道,康熙智擒鰲拜,是由孝莊太后的暗中謀劃和支持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連鰲拜能夠成爲“顧命四大臣”之一,也是孝莊太后親自安排的。

當初,孝莊太后爲了打壓多爾袞一派的勢力,就任命索尼、鰲拜、蘇克哈薩、遏必隆、鰲拜爲四大輔臣。

之所以這樣安排,孝莊皇后就是清楚地看到,他們這四個人,都不是愛新覺羅皇族的人,永遠沒有繼承大統的資格。

對於鰲拜來說,這個老太后,早期表現頗有政治手腕,後來對他有知遇之恩,現在對他有震懾之威。

孝莊太后一方面籠絡鰲拜,另一方面又讓康熙娶了索尼的孫女爲妻子,就是爲了牽制鰲拜。

所以,即便鰲拜這個時候權傾朝野,他內心也是對孝莊太后有所忌憚的,不敢輕舉妄動!

鰲拜一直唯孝莊太后馬首是瞻

四、表現不對:鰲拜只是想獨攬大權,並沒有明確的造反佈局。

(一)如果他想造反,他不會以“莫須有”的罪名,逼迫康熙將四大輔臣之一的蘇克薩哈滅族。

康熙六年,鰲拜假意還政於康熙,想要試探一下羣臣的反應。

蘇克薩哈知道鰲拜的用意,爲了遠離爭鬥,上書請求離開朝廷,爲先帝守靈。

誰知道事與願違,鰲拜趁機誣陷他守靈是假,對皇帝不滿是真,挾制遏必隆一起,逼迫康熙違心下旨,竟然將蘇克薩哈滅族了!

這樣,四大輔臣之中,索尼老奸巨猾,潔身自好;蘇克薩哈完蛋了;遏必隆是自己的小跟班,整個朝政,就是鰲拜一人說了算。

他這樣做,不是自己把自己放在爐子上烤嗎?

他這樣做,不是打草驚蛇嗎?

所以,鰲拜不是要造反,而只是想一人獨攬朝政,將康熙當一個"蓋章機器",滿足自己爲所欲爲的權力快感罷了!

如果他真的想造反,何必將事情做得這麼絕,將局面挑的這麼明,以至於讓康熙不寒而慄,提前佈局,做好充分的準備來對付他嗎?

如果想造反,其實可以表面上給蘇克薩哈升官的,藉以麻痹康熙;暗裏再緊鑼密鼓地部署造反,不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嗎?

鰲拜明目張膽地誣陷蘇克薩哈
康熙忍痛割愛,丟車保帥,殺了蘇克薩哈!
康熙隱忍懷柔,示假隱真,忽悠鰲拜:朕暫且不親政還需要您主持大局呀......

(二)如果他想造反,他可以小瞧了康熙,但豈能忘記康熙背後那個孝莊太后?

他可以小瞧了那個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康熙,但他內心所一直忌憚的孝莊太后,他能夠忘記嗎?

他這時候如果一心想造反,難道不會做賊心虛嗎?

如果他想造反,那麼他將蘇克薩哈滅族之後,就已經等於是“造反宣言”了,他難道還會一個人大搖大擺地去皇宮,不做一點防備嗎?

所以,在鰲拜的政治頭腦中,他渴望的是一把愛新覺羅家族賜予的“尚方寶劍”,而不是垂涎那顆愛新覺羅家族的“傳國玉璽”!

孝莊太后指點少年康熙
鰲拜被擒

六福雅士評曰:

當鰲拜被擒,康熙親自審問他。

鰲拜當着康熙的面,將衣服掀起,露出了滿身征戰之傷痕,那可是他爲大清江山立下的汗馬功勞呀!

果然,康熙頓生憐憫之心,免去了他的死刑,改爲終身禁錮。

而且,到了晚年,康熙又親自恢復了鰲拜的名爵,這從側面也表明,康熙內心對“鰲拜事件”的一種反思吧!

關注我,六福雅士。風趣談史,幽默論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