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世界大戰中,潛艇都取得了巨大戰果,成爲最具殺傷力的武器之一。如今潛艇仍然是頂級戰略裝備——常規潛艇在淺海設伏;攻擊核潛艇在深海搏殺;戰略核潛艇揹着十幾枚潛射洲際導彈在各大洋日夜不停的巡邏。

“颱風”、“俄亥俄”級這樣的龐然大物,一艘攜帶的核彈頭足以摧毀一箇中等國家,所以是鎮國之寶,也是“三位一體”核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曾經稱霸海洋的巨獸——颱風級核潛艇

除了軍事,潛艇還在海洋研究、地質勘探、設備維護、救援觀光等領域中大顯身手,爲社會進步做出重大貢獻。

過去一百多年中,水面艦船完成了從風帆到蒸汽機、內燃機、汽輪機乃至核動力的華麗變身;飛機從原始的木架蒙布變成了今天的複雜機器;導彈只用短短數十年就達到了毀天滅地的程度。

然而潛艇出現的很早,發展卻極其緩慢,在300多年裏一直如蝸牛般前行,一直到20世紀初才獲得高速發展。如今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能製造潛艇,能研製核潛艇的更是寥寥無幾。

16世紀繪畫中描述的亞歷山大進入潛入鍾

爲了贏得戰爭人類絞盡腦汁,探索水下兵器的歷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古希臘時期,就有潛水員下水清除障礙的記錄。根據亞里士多德記載,公元前332年提爾圍城戰中,亞歷山大大帝就曾經用一個玻璃製成的原始潛水器潛入水中偵察,看到了精彩繽紛的景象。

不過從那之後人類對水下作戰的探索也就止步於此,直到一千多年後這棵老樹才發出新芽。

16世紀時,歐洲終從黑暗的中世紀裏走出來。文藝復興帶動了思想解放和經濟發展,科技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威廉伯恩設想中的潛艇

1578年,英國數學家威廉伯恩在《發明與設計》一書中首次詳細的闡述了潛艇原理。他在書中寫道:如果水中物體的重量不變,那麼只要改變體積大小就能讓它上浮下沉。

在他的設想中,潛艇由一個木製封閉容器製成,外包防水皮革袋。轉動木製螺桿伸縮皮袋,就能增減水量調節浮力,使潛艇上浮下潛。

伯恩的理論爲潛艇誕生奠定了紮實基礎,但是否付諸實踐已無證可查。不過他的朋友——荷蘭人科尼利厄斯·範德雷貝爾卻完成了這一劃時代舉動。

德雷貝爾是個博學家,天文地理啥都喜歡。他對伯恩的理論很感興趣,於是在1620年設計出歷史上第一艘潛艇,獲得了“潛艇之父”的頭銜。

德雷貝爾的潛艇和划槳手

他的潛艇外部包裹着塗滿油脂的皮革,前甲板向下傾,能潛入水下4~5米,由12名水手划槳操縱,被稱爲“隱蔽的鰻魚”。

1620年“鰻魚”在泰晤士河上測試,連詹姆斯一世國王都親自到場觀看。在一次表演中,德雷貝爾和水手潛入水下長達3小時。大家都以爲這個聰明的傢伙已經完蛋了時,潛艇又從水裏突然冒出來,引起一片驚歎聲。

“鰻魚”在泰晤士河上表演

德雷貝爾拼出了潛艇的原始模樣,1636年法國人馬林·梅森又在拼圖上增添了一塊。他提議艇體應由銅材料製成,外形呈圓柱形以便更好的承受水壓。大家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後來的潛艇就變成像海豚那樣的流線形。

潛艇出現不久,人們就意識到它的軍事潛能。1648年,英國主教約翰·威爾金斯在《數學魔術》一書中提到潛艇的軍事優勢:

1、隱蔽性好,能前往世界任何海岸,且不易被發現攻擊。

2、安全性好,海盜和劫匪無法搶劫水下船隻。

3、適應性強,潮汐、風暴不影響水下十幾米深的潛艇。

4、抗寒能力強,就算在南北極海域冰和霜凍也不會傷及船員;

5、突破封鎖能力強,能擊沉水面艦只,悄無聲息的運送補給品。

因此各國都積極的將潛艇運用到戰爭中。

1652年英荷戰爭中,法國人路易斯·索恩製造了一艘24米長的潛艇,聲稱可以悄悄接近敵艦並在船舷上打洞。但他的潛艇由鐘擺、齒輪驅動,下水後根本無法移動,只能鎩羽而歸。

1692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帕平製造了2艘潛艇,取得一些成功。

丹尼斯·帕平的第2艘潛艇,橢圓柱形結構

1720年,俄國人尼科諾夫在彼得大帝支持下建造了第一艘軍用潛艇。他的潛艇可以噴火,還有一個氣閘供潛水員進出。但是彼得大帝去世後,俄國海軍取消了所有支持。

從德雷貝爾之後的一百多年裏,不斷有人做各種嘗試,但整體水平都沒什麼突破。直到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潛艇才迎來又一次發展機遇。

當時美國大陸被英國海軍嚴密封鎖,很多美國人恨之入骨,立志要將其從沿海趕出去。一位耶魯大學畢業生大衛 · 布什內爾參照前人經驗,製造了著名的“海龜”潛艇

像一個雞蛋的“海龜”潛艇

這是一種單人木製潛艇,由兩個烏龜殼一樣的木殼扣在一起組成,看起來像個橢圓形雞蛋。

潛艇有2個人力搖動的原始螺旋槳,一個控制進退,一個控制浮潛。用腳踩下踏板,就可以將水引入壓載水箱,艇底還有壓載鉛塊幫助保持水中直立。外殼上帶着一個70公斤的炸藥桶和鑽頭。當潛艇悄悄潛到敵艦下方,用鑽頭鑽透船殼拴住炸藥桶引爆時,那威力可絕對不小。

水平垂直螺旋槳、踏板和艇外的炸藥桶

1776年9月7日清晨,埃茲拉·李上士駕駛“海龜”潛艇執行了史上第一次攻擊。只是他的運氣實在太差,鑽頭恰好碰到軍艦舵面的金屬片上。這哪能鑽得透?他忙活了好一陣子只能無奈放棄,將炸藥帶到開闊水域引爆。

“海龜”潛艇雖然失敗了,潛艇作戰行動也暫時中止。但布什內爾贏得了大家高度評價,華盛頓總統說道:我當時認爲,現在仍然認爲這是天才的努力。

光陰如箭,轉眼又過了二十多年。另一位美國發明家羅伯特·富爾頓接過了潛艇發展大旗。

“北河”號蒸汽機輪船

富爾頓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知名人物,1807年製造了第一艘“北河”號(他的朋友在傳記中誤寫成“克萊蒙特” 號)蒸汽機輪船,成爲“輪船之父”。

不過此時他的興趣還在潛艇上,而且同樣憎恨英國。1797年富爾頓帶着潛艇計劃到法國尋求資助,幾經波折後終於在海軍支持下製造出“鸚鵡螺”號潛艇。

該潛艇爲流線型,艇體是鐵架銅殼,用人力搖動螺旋槳,能下潛到水下8米,航速約4節。艇上有一根摺疊風帆,可在水面航行時使用。

當時英法正互相敵對,富爾頓希望能幫助法軍打敗英國。但是“鸚鵡螺”號很難控制也不夠隱蔽,很容易被發現躲避。

所以法國人漸漸失去信心,拿破崙甚至指責他是一個“只想賺錢的騙子”。心灰意冷的富爾頓只能灰溜溜離開,陰差陽錯居然來到他最憎惡的英國。

英國首相威廉·皮特倒是很感興趣,立馬撥付了10萬英鎊研發資金。可惜沒過多久皮特去世,海軍部重組。新上任的海軍部長守着傳統舊觀念不放,認爲潛艇是一件很不光彩的邪惡兵器,會辱沒皇家海軍的光榮傳統。

“鸚鵡螺”號打開風帆的樣子

到處碰壁缺少資助的富爾頓只能黯然回國,將精力轉向蒸汽機輪船,成就了輪船之父的美名

除了英法美之外,潛艇也在俄國、瑞典、德國等國緩慢發展。19世紀中期,德意志聯邦與丹麥交惡,北方港口被敵軍封鎖。一名炮兵下士威廉·鮑爾呈上一份潛艇計劃,聲稱可以打破丹麥封鎖。

1850年時,他仿照富爾頓的潛艇樣式建造了“火焰”號,果然讓丹麥軍艦不敢過分靠近海岸。

“海魔”號潛艇

俄國人看到後也很感興趣,1855年邀請他爲俄國建造了“海魔”號潛艇。此潛艇採用很多新技術,長約17米,有多個壓載水艙,十幾名船員腳蹬踏輪驅動螺旋槳前行。

“海魔”號曾經成功下潛了130多次,後來在試驗中沉沒。它最出名的事情是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加冕典禮上:據說載着4名銅管樂隊成員潛入水下,然後國歌聲從海浪中傳來。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又起,潛艇又一次被推到前臺。當時南北雙方都使用潛艇打擊對方,其中以“亨利”號潛艇最爲出名。

“四處遊蕩的棺材”亨利號

“亨利”潛艇研製中多災多難,幾次沉沒又幾次撈起,造成35名水手死亡,綽號“四處遊蕩的棺材”。但南軍仍堅持將它投入戰鬥。

1864年2月17日夜晚,“亨利”號潛艇將創造歷史。喬治狄克遜中尉駕駛潛艇潛入查爾斯頓港口,悄悄向北軍新型巡洋艦“豪薩託尼克”號摸去。

8名船員奮力搖動螺旋槳,把一枚40公斤重的“長杆魚雷”撞向軍艦右舷。剎那間一聲巨響,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炸燬軍艦的潛艇紀錄誕生了

亨利號的長杆魚雷

可惜“亨利”號也同歸於盡,被大量湧入船艙的海水吸了過去,導致第五批船員也全部陣亡。2000年時,這艘沉睡了100多年的潛艇被打撈上來,將真實面貌呈現在世人眼前。

打撈上來的“亨利”號潛艇

潛艇發展到此,還是沒有擺脫人力驅動的窘境。隔壁的水面艦艇早已用上蒸汽機,但它卻不適合潛艇使用。

法國人覺得他們也許能解決動力問題,於是在1864年做了一次大膽嘗試。海軍軍官西蒙·布爾熱瓦製造了一艘長達36米的大潛艇——潛水員”號,比之前出現的任何潛艇都要大。

第一艘不依賴人力驅動的潛艇

“潛水員”號不再用手搖腳蹬,而是用壓縮空氣驅動活塞發動機,功率達到80馬力,是史上第一艘不依賴人力驅動的潛艇。正是爲了儲存更多的壓縮空氣瓶,所以才被造得如此龐大。

“潛水員”號做了幾次下潛實驗,結果發現空氣儲量依然不夠,另外在水中也很難控制。潛艇在水中稍一動彈就頻繁的上浮下潛,穩定性極差,不得已在1872年退出海軍。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潛艇性能遲遲得不到突破,實際上是因爲幾種關鍵設備還未出現或成熟:

1、是支持潛艇水下遠距離航行的合適動力,這要等柴油機、電動機成熟後纔行。

2、是適合潛艇使用的攻擊武器,這要等魚雷出現。

3、是潛艇控制原理的理論突破。

當時人們以爲潛艇在水下需要0浮力,而實際上爲了提高穩定性、安全性,潛艇在水下需要維持一定的正浮力,然後靠水平升降舵控制升潛,像飛機一樣在水中“飛行”。

當時這幾大問題都沒解決,還要耐心等待二三十年後纔有結果。直到19世紀末期,幾位才華橫溢的天才工程師——約翰·菲利普·霍蘭、喬治·加萊德、索爾斯坦·諾登費爾才終於在理論和實踐上將所有拼圖拼在一塊,爲潛艇發展打開嶄新一頁。

經過300年的蹣跚爬行,潛艇才站到舞臺中央。1897年,約翰霍蘭的VI號潛艇取得重大成功,美國海軍採購後組建了第一支潛艇部隊。英國、日本也紛紛採購仿製。霍蘭也因此成爲“現代潛艇之父”。

約翰·霍蘭與他的潛艇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國共建造了640餘艘潛艇,光德國就建造了300多艘。各型潛艇共擊沉水面艦艇192艘、運輸船5906艘,戰果震驚世人!

再沒有人敢輕視潛艇了,英國海軍也因爲他們的保守觀念而喫夠苦頭。反潛從此成爲困擾海軍的三大難題之一。

霍蘭、諾登費爾特們如何將潛艇帶入新時代?又經歷了哪些研製困難?受篇幅所限,我們將在下一章揭開答案,歡迎大家關注。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