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克隆抗體藥簡稱單抗,具備靶向性高、副作用小、療效較爲明顯等優勢,目前在腫瘤以及免疫疾病應用規模龐大。近兩年來,單克隆抗體行業發展迅猛,給上游的設備市場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由於大部分設備依賴於進口,國產替代發展空間巨大。

瞄準千億單克隆抗體市場,國產設備發展空間巨大(圖片來源:製藥網)

單克隆抗體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20-2024年中國單克隆抗體藥物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當前單抗體藥物市場在全球整個生物藥市場中佔比高達65%左右,已成爲生物藥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行業發展前景來看,在全球醫療水平的提升、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滲透率提升的背景下,全球單克隆抗體藥物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300億美元以上。

而在國內市場方面,隨着我國醫療水平的提升,以及醫保覆蓋面的擴大,預計2019年我國單克隆抗體藥物市場規模約270億元,到2023年中國單克隆抗體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565億元,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國產設備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面對蓬勃發展的單克隆抗體行業,其上游的設備市場也將迎來機遇和挑戰。業內指出,對於包括單抗在內的生物藥生產而言,規模越大,質量越穩定,成本也就越低。這也意味着,將對單抗生產設備的產能等方面提出挑戰。

有藥企曾表示,其投產的單克隆抗體生產線選擇使用的是傳統不鏽鋼生產設備,而非目前盛行的一次性生產設備。主要原因在於,目前國內還沒有企業可以達到如此大規模的生產,一次性生產設備在中小型規模的生產中具有成本優勢和便利性,公司認爲達到5000升以上就不推薦使用一次性生產設備了。

而在單抗等各種無菌產品的生產和包裝方面,預充針技術有望成爲趨勢。據瞭解,該技術的優勢包括兩點:一是使用方便,注射效率快;二是可以避免污染和配液過程中穿刺橡膠導致的針尖鈍化,且產生的醫療廢物少。隨着單抗行業的快速發展,業內預計或爲預灌封設備行業帶來良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單抗行業所用的高端設備幾乎全部依賴於進口。可見,國產單克隆抗體設備的進口替代空間龐大。對此,國產設備企業亟待瞄準該領域開拓新市場。

日前在2020上海生物發酵展上,有國產生物設備供應商就表示了該決心,“我們給自己的目標就是用5-10年的時間,逐漸用我們的國產設備去替代進口產品。”

業內認爲,國產單抗設備企業需要從幾個方面進行探索。一是大規模定製化生產。面對生產效率、盈利能力及個性化需求的巨大挑戰,高效、靈活且能夠大量定製化生產的方式,將成爲企業滿足不同類型用戶多樣化需求的有效途徑。

二是質量提升。製藥設備製造業的核心是爲下游藥企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因此,設備質量的高水平是藥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是降低成本,考慮到日益攀升的研發成本、人工成本,藥企如何控制成本成爲關鍵。業內認爲,數字化、智能化將成爲藥企有效降低成本的手段,並助力其達到節能降耗的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