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殘暑終

秋分意味着秋季正式來臨

這一時節

冷空氣日漸活躍

氣溫下降速度明顯加快

可謂“一場秋雨一場寒”

除了降溫外

早晚溫差也相當大

而每年這個季節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時候

有研究顯示

在秋冬季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風險

會比夏天高出41%

心血管疾病

高發原因

1.天氣寒冷後小動脈收縮

導致血壓升高,各種高血壓的併發症也處於高發狀態。

2.寒冷導致心率加快

出現交感神經亢進,血液黏稠度增加等生理變化。

3.秋天早晚溫差大

內外溫差大,研究顯示氣溫每下降1℃,心血管發病率將會增加2%。

4.外出活動減少

飲水減少,喫得油膩,蔬菜水果的攝入也減少,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升高。

5.秋冬季節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比較多

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數是老人,體質差,抵抗力較爲低下,容易受涼感冒。

患者

那降溫了,我們該怎麼做呢?

01

及時增減衣物,注意保暖

做好自身保暖工作,能有效避免血管收縮造成的不良影響。在回到家中時不應立刻脫衣,而是等身體適應溫度後,再減去衣物。

02

適當鍛鍊,避免勞累

勞累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最常見的因素。有氧鍛鍊不僅能促進體內血液循環,保持規律運動,每週3~5次中量運動,老年人可慢跑、散步、太極等。

03

注意攝入水分

喝水是最簡單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方式,特別是在乾燥的室內需絕對注意補水。建議患有三高疾病的人羣,早上起牀後空腹喝一杯溫開水,能起到稀釋血液、減少早起中風和心梗的幾率。

04

合理控制血壓

秋天溫度下降,人體內的腎上腺素水平上升可使心率加快,這樣就會導致血壓的升高。有研究數據表明,氣溫每降低1℃,收縮壓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0.6毫米汞柱。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遵醫囑服藥,切勿盲目增加或減少藥用量。

05

保持良好飲食習慣

減少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小於6克;低脂飲食提倡清淡,但不宜長期只喫素。否則飲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內生性膽固醇增高。合理飲食,既可以防控高血壓又可以降低血容量,爲心臟減負。

06

戒菸限酒

吸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堅決戒菸;不提倡飲白酒,如飲酒,葡萄酒小於2兩,啤酒小於5兩。

身體出現這些變化一定要查心臟

1、心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悸,表現爲心跳加快、心臟的一種恐慌感覺。

2、氣短。感到氣不足,表現爲呼吸困難,嚴重時出現鼻翼扇動、紫紺。此類呼吸困難主要由左心臟或右心臟功能不全引起,稱爲心原性呼吸困難。

3、胸悶。呼吸費力或氣不夠用。有人會以爲氣壓低,嚴重則覺得很難受,似乎被東西擠壓住胸膛,其實這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狀之一。

4、體力勞動時偶爾會出現心臟前區疼痛。

5、睡覺有時胸悶難受不能平躺。

6、情緒激動時心跳加快,心臟有明顯不適感覺。

7、胸部很偶爾的出現一閃而過的刺痛。

溫馨提醒

(供稿:4A病區 朱酉琦

部分文字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