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在過去的這些年裏,尤其是1990年代以來的全球化浪潮中,美國卻一直在不斷的去工業化,工業資本不斷外流,取而代之的則是IT、金融、尖端科技等等少數行業。到現在,美國的GDP雖然仍然高居全球第一,但經濟結構中,工業製造業的貢獻已經很低,服務業的貢獻高達60%以上。

但這並意味着美國現在就沒有工業了,其實也還是有一部分的,尤其是高端製造業,尖端科技、生物醫藥、軍工等等行業,美國也仍然保持着相當大的優勢。比如中國現在是全世界手機的主要產地,但除了華爲有了自己的芯片之外,其它手機廠商基本上都是用高通的芯片,而高通就是美國的企業。這也是美國打壓華爲爲什麼能成功的原因。

除此之外,美國還有許多行業也仍然處在技術領先地位,尤其是尖端科技行業。比如美國的航空製造業,也就是波音飛機,是和空客並列的全球兩大航空製造商之一,雖然中國也在研發大飛機,但並不是完全自主的技術,其中相當一部分技術是由美國提供的,比如發動機就是和霍尼韋爾合作的,而這是比較核心的技術。

美國的軍工行業更是全球領先,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軍火出口國之一,許多國家的先進武器都依賴於美國的出口,尤其是先進的艦艇、戰機、導彈等等,都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包括歐洲國家以及日本、韓國等在內的許多發達國家,也要依賴於美國的武器出口。美國也經常把禁止出口武器當作打壓軍事對手的重要工具來使用。

實際上,這也不是美國一家的情況,而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會遇到的問題。原因也很簡單,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本國國內的社會福利體系完善,各種要素價格也會越來越高,加上金融業的過度繁榮導致的對製造業的擠壓,導致工業製造業尤其是技術含量相對比較低的產業,只能向外轉移,才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雖然美國的工業已經大部分外流,轉移到其它生產要素價格更低的國家,比如中國、東南亞、南亞等地去了,但美國卻仍然可以利用其資本和技術的優勢,獲得高額的利潤。打個比方說,就等於美國利用其技術和資本優勢,在讓全世界給他打工,爲他掙更高的利潤。在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分工中,美國也處於絕對核心地位。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美國雖然看上去仍然能夠從全世界賺錢,尤其是做技術研發和高端製造的產業以及華爾街的金融資本,都可以拿到超額的利潤,但這些產業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並不多,美國社會中下層的就業機會一直在持續的減少,原本在工業製造業就業的人,現在絕大多數都只能被迫去服務業找活路,年輕人找工作也很困難。

另一方面,隨着受益於接受產業轉移,中國這樣的經濟體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步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資本,雖然現在仍然和美國有不小的差距,在許多領域仍然被美國卡着脖子,但相比幾十年前來說,差距已經大幅度縮小了。在部分領域,甚至有趕超美國的勢頭,比如5G技術,所以美國纔對中國採取了強硬措施。

金融在美國過度繁榮導致的另一個結果是,在2000年之後,美國通過信息技術搭建模型,不斷的進行各種金融創新,出現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將大量的產業金融化,幾乎所有的行業最後都變成了給金融業打工,利潤的絕大部分都被金融業拿走了。而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金融衍生品的不斷放大,製造了虛假繁榮的金融泡沫,最終在2007年爆發了次貸危機,引發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在1990年代美國剛開始推動全球化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個問題,只有一部分受到直接影響的人一直在持續不斷的反對全球化。比如作爲全球化的旗幟的達沃斯會議,每年都會有大批歐美反對全球化的人士在會議舉行期間,專門到達沃斯去組織抗議活動。但絕大多數人對此懵然無知,仍然在沉浸在金融泡沫的虛假繁榮裏,直到泡沫破滅,危機到來了,出現了大面積的失業,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的精英階層,尤其是華爾街的金融資本集團,一方面通過產業資本外流拋棄了美國的社會中下層,另一方面又通過金融工具將房地產嚴重金融化,對美國社會中下層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掠奪,將他們僅存的一點積蓄都剝奪乾淨了。大面積的失業和越來越沉重的負債,最終讓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對全球化。

作爲亡羊補牢的補救辦法的就是,先在美國出現了佔領華爾街運動,之後在2016年選舉了高舉着反對全球化、堅持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的旗幟的特朗普成爲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之後則大力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以增加就業機會爲自己最自豪的執政成績。但美國開始強行推動中美脫鉤之後,美國自身也在付出沉重的代價。最大的危險則是,如果中國在之後攻克了這些卡脖子的技術難關,掌握了核心技術,那麼美國就要承受更大的損失,而且將會是永久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