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勝算>如何“勝算”》,近日,《光明日報》以此爲標題發佈評論文章並解讀,評價由北京慈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湖州禧戲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四川廣播電視臺、四川星空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程琳編劇,殷飛執導,柳雲龍監製並主演的電視劇《勝算》在諜戰劇的創新突破上做了有益的嘗試。

強情節、高懸念,是諜戰劇的特點,也是將它與其他類型區分開的優勢。但諜戰劇重要且受觀衆喜愛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爲它立足於革命歷史,正如作者在評論開頭提到的,它是大衆對於那段獨特歷史時期的回望,更是對堅守大無畏精神的革命者的致敬。

跳出諜戰“舒適圈”

“着眼世界格局”、“營救”、“犧牲”、“影響戰場走勢”,幾個關鍵句式便展現出了《勝算》故事題材的宏大,以及中共產黨隱蔽戰線特工人員唐飛的艱難處境。

但在劇中,有意料中的神經緊繃,還有意料之外的輕鬆愉悅。作者寫道,在宏大題材下,《勝算》融入喜劇元素,打破扁平式人物光環,諸多角色都擁有了豐富的人性。這種處理也讓作者認爲,並未一味追求緊張感的《勝算》,跳出了諜戰劇的“舒適圈”。

這並不簡單,從1980年中國第一部諜戰劇《敵營十八年》開始,諜戰劇類型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期間,諸多創作者憑藉自己的經驗從故事模式、人物形象以及主旨立意上不斷豐富使其成爲一個成熟的類型,觀衆習慣性對諜戰劇定義一種固定觀劇氛圍。

也正是這些意料之外的輕喜,讓《勝算》得到了“這是一種創新也是一種冒險。”的評價,即便它的“跳躍”會對觀衆的觀劇體驗帶來挑戰,可能會讓試圖找回以往諜戰劇觀劇感受的觀衆感到不盡如人意。但不能否認的是,當柳雲龍飾演的唐飛脫去以往風流倜儻的“精英”形象,打着“磕巴”受苦受難,立穩了一個看似膽小怕事、阿諛奉承,渾身散發出缺乏“戰鬥力”喜感的小人物時,觀衆感受到了諜戰劇不常見的幽默感以及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鮮感。

不完美才真實

入獄被審訊,受刑被折磨,因被敵方懷疑,好幾次處於生死邊緣,一度槍支就抵在腦門上,這樣完全沒有主角光環的諜戰劇主角,也是飾演者柳雲龍給到觀衆的驚喜。從叱吒風雨的大人物,變身爲唯唯諾諾的小人物,這樣“不完美”的轉變,作者稱爲是英雄形象從“神”到“人”的迴歸。《勝算》中的隱蔽戰線特工人員無論戲份輕重,都有着生動立體的人物性格,在作者看來,這羣略帶喜感的小人物,讓劇作整體充滿着落地且真實的生氣。

在《勝算》的故事裏,這羣小人物用喜感的方式最大化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使得自己更好地隱蔽在這盤危險棋局中,他們如履薄冰,遭受着信仰與情義的兩難煎熬,卻始終堅定不移。英雄人物因有血有肉才令人感到真實,但也正因同爲血肉之軀的他們卻能在必要時刻做出正確的抉擇,這樣才更令人敬仰。

《勝算》編劇程琳曾表示,多數諜戰劇展現出的諜戰故事,大多建於“強強對決”的基礎上,但敵方是否就真的如戲劇中那般紀律嚴明,鐵板一塊?所以《勝算》的去除“神化”不但體現在了主要人物身上,而且連反面人物都同樣栩栩如生,普通真實。無論是貪生怕死的加藤,內部分裂的川入勝一和成田,還是急功近利的福原,都讓《勝算》故事的發展以及最終結果有源可溯。

文章提到,《勝算》的故事背景外延至二戰時期蘇聯遠東戰場,以唐飛爲主的中共黨員與蘇共黨員共同面對極難的任務,力圖扭轉世界戰爭局勢。也正是劇中表達出的中、蘇在面對革命事業時共同爲實現勝算無幾的目標的合作與無畏,提升了《勝算》這部劇的價值。

情工人員過硬的本領及敢於犧牲的信仰,雖展示的是個人過人的本事及心態,但表現的,卻是在反法西斯戰爭的過程中,不分國籍,爲了世界的和平與幸福作出共同抉擇的世界人民。

總編審 | 嚴明 趙斌

監製 | 陳玉華

主編 | 李光宇

撰寫/編輯 | 肖瑤

版式/設計 | 王春志

部分圖源於網絡

出品|慈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辦 | 品牌戰略發展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