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

(原名中國女排)

的上映之路到底有多坎坷?

改名、撤檔、被原型抨擊等等,這些負面影響中的任何一個,都會對電影產生致命的打擊。

然而,《奪冠》全部都佔了。

那麼,是否可以斷言,這部影片已經未播先糊?

也許,事情未必有想象的那麼糟糕!

一部電影如何去吸引觀衆,無非就是

好故事、好演員,好情懷

很湊巧,上面所說的三大好,《奪冠》也全都佔了。

好故事

《奪冠》這部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的發展史,整個故事的時間跨度長達30多年。

很顯然想要用短短兩個小時的影片呈現出來,難度堪稱巨大。

如果用簡單的敘事手法來展開,從80年代慢慢講到2016年,那麼很可能會拍出一部紀錄片。

那樣,我們只能看到故事的發生,而不能體驗到身臨其境的快感。

不過這些在別人眼中是難題,但是在陳可辛眼裏那都不是事。

如何將女排30多年間發生的故事串聯起來,陳可辛想到了一個最關鍵的人物。

她,就是郎平。

作爲中國女排史上最偉大球員,她不僅在球員時代見證了女排的輝煌,在教練崗位她同樣親身經歷了中國女排迴歸巔峯。

30多年的女排發展史中,郎平一直都在。

所以從郎平的視角來串聯和展開故事,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影片的故事基本分爲三個階段:80年代輝煌五連冠、90年代低潮和21世紀中興到重生。

有輝煌,有低谷,也有重生,既可以讓年輕人瞭解到他們不熟悉的老一輩女排,也可以讓他們明白女排曾經經歷的艱辛,當然還可以重溫一下奪冠時的喜悅。

通過郎平的回憶,影片的畫面在這三個時代不斷地來回切換。

既能激起觀衆看下去的好奇心,也能讓影片不至於枯燥單一地進行下去。

可以說,影片能夠想到這樣的呈現手法,已經成功了一半。

好演員

諸葛亮草船借箭尚需具備天時地利人和,而《奪冠》想要票房大爆,所需的優勢自然一樣不能少。

好的故事已經有了,下面就該好演員登場了。

《奪冠》這部影片雖然陣容算不上豪華,但是有鞏俐和黃渤這兩位巨星就足夠了。

鞏俐有“電影女皇”之稱,她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所以有她參演的電影,就完全不用擔心沒有熱度和話題,這也是票房最基本的巨星效應保障。

至於演技方面,那更加不需要擔心。

鞏俐出道至今,至少拿下了20多個影后頭銜,這就是對好演員最大的認可。

另外需要讚揚的,是鞏俐對待這部電影的態度。

她爲了讓自己演的更加真實,花費了大量時間去研究郎平的一舉一動,即使連一個小小的細節都模仿的惟妙惟肖。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鞏俐就連拿筆的姿勢,都神還原了郎平的風範,可見是做足了功課。

一個好演員有時能夠決定一部影片的命運,鞏俐無疑給《奪冠》開了一個好頭。

影片的男主角則是“百億影帝”黃渤,他在片中扮演女排主教練陳忠和(中年)。

在影片拍攝初期,黃渤曾被網友質疑,形象和儒帥陳忠和存在很大的差距。

不過黃渤影帝一路拿到手軟,雖然形象上無法神還原,但演技一定不會讓觀衆失望。

最重要的,黃渤在電影方面有着巨大的影響力和龐大的粉絲基礎。

近幾年有他參演的電影,比如《一出好戲》、《瘋狂的外星人》和《我和我的祖國》等等,這些電影的票房都是10億+起步。

如今的黃渤除了被人稱爲影帝,還有一個新的身份,那就是“票房收割機”。

有這樣一位票房締造者的存在,《奪冠》何愁票房。

有了好故事和好演員,《奪冠》已經能夠算得上一部佳作了,這樣的作品無論放在哪個檔期,都能成爲票房的競爭者。

然而,1億票房和10億票房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區別。

一部好作品自然不用愁票房,但是想要創造票房奇蹟,還需要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懷。

看看《戰狼2》的成績,我們就會發現情懷的作用有多大,接近57億的票房,就是最好的說明。

好情懷

中國女排向世界展示的,是中華民族的團結精神。

它和“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有異曲同工的妙處,雖然沒有戰狼的刀山火海,但比賽場面同樣激情昂揚,皆是展現了國人的力量、智慧和拼搏團結。

女排姑娘們在世界大賽上,展現的是高超球技,也是中國最傳統的美德。

作爲華夏子孫,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榮譽感。

2020是特殊的一年,祖國剛剛經歷了疫情的折磨,雖然在國人團結一致的努力下,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在這過程中,有父親、母親、醫生、老人離開了我們。

疫情雖然已經消滅,但創傷還需要慢慢癒合。

此時女排精神的來到,正是最好的療傷聖藥,它會讓國人變得更加團結、強大和自強不息。

具備了好故事、好演員、好情懷,你們覺得離《奪冠》票房大爆,還遠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