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口碑并不好,不是她演得不够好,而是在当前形势下,文化差异被空前放大。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在这部影片上映阶段一样也不占。如果把时间轨迹拨回到两年前,或许起码在国外的口碑还可以抢救一下。

我们先来说天时,在这个节骨眼上,能够把中国故事讲的好的。除非是大师,才能够免除各方面的挑剔。而花木兰曾经的一版已经是动画片当中的经典,也算迪士尼影片中的压轴之作。向经典致敬可以,谈到超越就确实有些乏力。制作时期的时间段是一个问题,仅是在上映阶段的一再延期,就已经惹恼了北美地区的院线老板,而且观众也因为疫情原因,没法买账。

说到地利的原因,影片当中的场景,已经是外国导演心目当中最经典的中国地方特色。而这些场景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很不可接受的扭曲。换句话来说,看着别扭。中国之所以说是地大物博,是因为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跟文化。你比如说老舍的《茶馆》,用北京话来也显得韵味悠长,换广东话或者上海话来演,整个戏剧的氛围就会不一样,说不出来的不搭调。文化差异,就是这样无形但强大的把控着人们的判断。

说到人和的因素,一般圈中人都会请好友来热场,刘亦菲的圈中好友,没有几人为此影片喝彩,其实朋友圈的帮衬,也是代表了他们自己的观点,或许他们也是已经用脚投票的那一方。而且大家在观影之前,就已经对故事框架了然于心,很难有新意。如果对讲述故事的手法,或者阐释故事的角度不同,就很容易引发异议。

当然即使是一个中国导演重新去拍这个花木兰,也很难真正做到口碑或者是票房双赢。经典之所以是经典,确实会有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所以大家不用过于苛责,刘亦菲在屏幕上留下了洒脱、果敢的英勇形象,这一点还是无可替代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