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身邊吹起一股短髮之風,一個星期之內,已經有三位美女剪掉了長頭髮。今天下午,林小娟也曬出了自己的新發型:奶奶灰,空氣劉海加小卷,配文是:折騰了兩天,終於完成了,我也是愛美之人。

(一)

林小娟原本就是短髮,並且一直在短髮的路上不斷後悔,又不斷變換着髮型,不是顏色不喜歡,就是厭倦了直髮。每一次變換,都會曬出一張時代感極強的美照,等見到了真人,才發現現在手機的美顏效果真是毫無底線。

林小娟是一個家庭主婦,她有兩個孩子,大概因爲兩個孩子確實磨人,不容易。所以她的感嘆特別多,各種對生活的抱怨,對男人的無望,對孩子的愛恨交織是她的動態成了朋友圈最活躍的元素。當然,她也會發一些或勵志、或成長雞湯的言辭,不難想象,她一定是覺得那些美麗的話語總結她的生活,她的人生。於是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別人:我早已從這一地雞毛的生活中覺悟。

林小娟是幸福的,因爲她不用爲一日三餐打拼,沒有工作的壓力,不用看領導的臉色;但她也是不幸的,她的生活只有老公和孩子,每天的生活除了溜娃就是洗衣做飯收拾屋子,近兩年又增加了輔導作業這一項。她每天最準時的事情是做晚飯,只要她老公說要回來喫飯,她一定會在他進門的時候把所有飯菜準備好,碗筷擺弄好。她心裏裝滿了老公和孩子,還有時常空虛,唯獨沒有自己。

但同時,林小娟也是悲哀的。一個近四十歲的女人,沒有自己理想和追求,甚至連愛好都已只剩下了追潮流;沒有自己生活準則,總以爲人多就熱鬧,有喫有喝就是有人緣;她甚至沒有自己衣品,一切都是隨大流。

(二)

一個四十歲的女人,可以不漂亮,不精緻,也可以不富有,但是以下這三點務必做到,否則,四十年的人生不過走馬觀花,沒有留下任何成長的痕跡。換言之,就是四十年的光陰,都白忙活了。

第一、家醜不外揚林小娟的老公是個“甩手幹部”,這在小區裏幾乎人人皆知,因爲老公喝醉了,老公不會來喫飯了,老公不管孩子了等等這些情形,林小娟都會第一時候曝光在朋友圈。其實遠不止這些,偶爾在路上相遇,隨意聊聊幾句也能引起她把對老公的抱怨發泄出來。

林小娟懷二寶時出現一些不好的跡象,醫生建議她住院保胎。看到她的動態後,我給她打了電話以表關心。

她抱怨道:把我送到醫院人家就回去了,說工作忙不能請假,也不管我要怎麼樣喫飯,能不能喫到飯,反正住院辦了,錢給了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事情了。說起心酸,喫飯請臨牀的陪護帶,上廁所也只能請人家提着鹽水瓶,這哪像個有老公的人啊?也不知道當時怎麼就眼瞎了,看上這個一個玩意……

她滔滔不絕的說了半天,確實挺讓人心疼,然而,除了心疼,也愛莫能助。

短短几天,公司很多人都知道了她住院保胎的事,當然同時也知道了她老公的冷漠無情。試想作爲一個公司高層,那段時間她老公該有怎樣的輿論壓力。

然而,和她熟悉的人都知道,她老公確實不體貼、不浪漫,但卻能把經濟大權交給她,對她的大手大腳從不過問,並且除了是個工作狂以外並無其他不良嗜好。林小娟也不止一次提過,當初看上的就是他的老實。

更何況,林小娟常常表現出一種“女漢子”的姿態,讓她老公相信沒有她戰勝不了的困難。

林小娟的“家醜”除了老公的“冷漠”還有孩子們的調皮搗蛋,倆孩子只要做出了一件事情,或者打了一家 一架,第一時間朋友們也會知道她此時抓狂的狀態。

而實際上,林小娟曝光各種“家醜”,只會讓人覺得她看人沒有眼光,管人沒方法,生活凌亂不堪,毫無幸福可言,除了同情她好像也做不了什麼。甚至抱怨多了,圍觀的人都少了,這個社會,大家都很忙,對別人的苦水興趣並不濃。

第二、適當閉嘴有些人總覺得滔滔不絕是自己的本事,尤其是人多的時候,無論對着誰都能說半天。不管是家長裏短,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都能作爲自己的聊天素材,彷彿不停下來就能證明自己不是一個無聊之人。

每次遇到林小娟,都想要給她提一些中肯的建議,或者是交流一下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可她一開口就根本停不下來,從抱怨孩子不聽話,不主動寫作業到自己如何煞費苦心,如何克服老公的不管不問,一直說到孩子現在毛病還是沒改,老公依然不問過孩子的學習。

所以我只能當個聽衆,在她偶爾間隙給她一個微笑或者點頭示意我聽着呢,只能等她一股腦兒說完,然後因爲時間的關係,我們又要說再見。

林小娟有時候會發這樣的動態:上街買個菜,一早上的時間就沒了。不用問,她一定是在路上遇到了熟人,又把她那一地雞毛的生活給別人擺了一遍。

周圍的人只要提到林小娟,(當然,大家其實說的某某的媳婦),她的那些成芝麻爛穀子的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大家對她的評價,也不過是沒心機,無節制,不穩重,不知道什麼叫內斂的簡單女人。

第三、會合羣,也能獨處合羣需要能力,而獨處則需要智慧。

身邊大部分都能合羣,不管是戴着面具還是真的有左右逢源的能力,但是能獨處的卻只有小部分。

獨處並不是一個人孤獨地待一邊發呆無聊,而是享受一個人的時間,不管是看書學習做運動,還是隻是靜靜地看會風景都是一個人內心保持沉穩的表現。會獨處的人,不會人云亦云,因爲他們有是非觀,有自己的思維模式;會獨處的人,總是把難得的時光當作對自己的最好的犒賞。

不會獨處的人,會時常發一些類似“有逛街的嗎?”“有約飯的麼”等等表達自己目前處於無聊的動態。似乎因爲只有自己時間顯得難熬,日子也特別無聊。所以隨時都想讓自己被人羣包圍,儘管,人羣裏也許根本沒有真正懂她的人。

人到中年,適當做一些減法,比如不必要的社交,可有可無的人際都可以減掉,給自己多留一些獨處時間,是成長,也是淨化心靈。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