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寨(鶴山區文旅局供圖)

□鶴報融媒體記者 韓文雪

曾經,提到鶴壁旅遊,大多數人會想到大伾山、雲夢山等傳統景區景點,這些地方也是大多數來鶴遊客的選擇。可如今,提起鶴壁旅遊,值得一提的地方就多了,網紅村趙莊村、桑園小鎮、朝歌文化園、鶴鳴湖、王家、阿斗寨……我市旅遊從傳統的景點旅遊模式發展爲全域旅遊模式,本報見證了這一變化。

曾經傳統旅遊佔半壁江山

“2007年,幾個大學同學來鶴壁遊玩,我帶他們逛的就是大伾山、雲夢山。當時除了這些景區,我也想不出其他好玩兒的地方了。”9月20日,市民張先生回憶。

2007年1月24日,本報刊發消息,報道了我市2006年旅遊發展概況,2006年我市累計接待遊客485.55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8000餘萬元。報道中提到,大伾山景區和雲夢山景區作爲我市兩家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是我市旅遊的兩塊金字招牌。以民俗風情和歷史文化爲旅遊亮點的大伾山景區受到越來越多遊客的青睞,每年僅浚縣正月古廟會期間,就有200餘萬人次到大伾山景區旅遊。雲夢山景區的中華第一古軍校和山頂大草原在國內頗具盛名,不少旅遊者慕名前來。

當年,傳統旅遊景區的遊客接待量佔據全市遊客量的半壁江山。

今年8月份,全市文旅大會召開,重申了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吹響了文旅發展的衝鋒號。大會爲我市文旅工作明確了目標,到2025年,將我市打造成探尋體驗華夏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0多年來,隨着城鄉建設的持續發展,我市旅遊業不斷佈局,呈現出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逐漸向全域旅遊發展。

如今特色鄉村遊成爲新潮流

“10多年前來鶴山區,最大的感受就是到處塵土飛揚,如今的鶴山區處處山清水秀,鄉村旅遊業發展得紅紅火火,真是讓人刮目相看!”不久前,剛參加過鶴山區姬家山鄉張家溝村紅葉節的遊客趙芳表示。

“聽說阿斗寨現在開發建設得很不錯,我週末專門開車帶孩子來這裏玩。”9月19日,安陽遊客張先生遊覽過阿斗寨後,仍意猶未盡。“環境好,景色美,文化歷史氣息濃厚,這是阿斗寨帶給我的感受。聽說鶴壁還有不少具有文化特色的鄉村,我打算趁節假日帶着家人多來轉轉。”

記者瞭解到,富有文化與民俗特色的鄉村遊已經成爲越來越多遊客的新選擇。

近年來,我市不斷豐富旅遊業態,將旅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在構建“一山兩河五板塊”文化旅遊發展格局中,傳統村落休閒度假板塊就是五板塊之一。

鶴山區依託區域內的傳統村落,率先在我市開展特色鄉村旅遊。因爲擁有鶴源、三國、古村落、煤源、藥王、陶瓷等豐富多彩的文化留存,鶴山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顯著,以五巖山旅遊區、“北斗七星”傳統村落羣、楊邑寨和中山公園、南山和鶴壁集古鎮、阿斗寨爲核心的旅遊業全域推進,吸引了衆多遊客。

鶴山區文旅局副局長張璐介紹,2014年,鶴山區以“北斗七星”傳統村落羣爲依託,在全市率先啓動鄉村遊以來,充滿文化與民俗特色的鄉村遊逐漸火熱起來。“每逢週末或節假日,許多遊客會自駕來遊玩,僅西部山區每年的遊客接待量就在20萬人次以上。這些遊客大多來自我市及新鄉、鄭州、安陽、濮陽等周邊城市,特色鄉村遊還吸引了部分省外遊客。”

“例如王家的農耕文化博物館、西頂村風格各異的雲端西頂主題民宿、張家溝村的紅葉等已經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張璐說,西楊邑村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鶴壁窯故地,在傳統民俗區,遊客可以體驗陶瓷燒造技藝,村裏還據此開發了研學遊等相關產品。西楊邑村的溫泉度假村正在建設中,建成後這裏將成爲旅遊、養生與非遺文化相結合的特色旅遊新去處。

“目前,阿斗寨景區正在建設提升中,預計國慶假期全新亮相,屆時將帶給遊客耳目一新的感受!”張璐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