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无锡就联想到了苏南的富庶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尤其是名噪一时的东林书院,就是坐落于无锡,这个地方并不算大的城市,现在也发展成了一个拥有超过650万常住人口,GDP达到了11852.32亿元,省内排名仅次于苏州、南京的地级市,在2020年的城市排名上,跻身进入了二线城市行列,并且排名还比较靠前,属于强二线城市。

那么,无锡这个号称强二线城市,经济发达的城市发展如何,生活和休闲体验又怎样呢?

一、鱼米之乡

无锡的农业自古发达,都说“苏常熟、天下足”,但无锡的农业也不容小觑,毕竟这里是苏南地区,太湖之北,河流密布、湖泊星罗,雨热同期,光照充足,给这里的农业耕种和水产养殖带来了巨大的自然优势。

而且,这里又是以平原为主,非常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也给当地的交通建设带来了利好,又因为有低缓的山丘散步,并有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联,让这里山水兼备,自然风光秀丽,也形成了休闲的好地方。

发展到现在,当地的绿色种植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推进迅猛,高标准农田比重达80%,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过60%,2018年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6.80万吨,而且江阴还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说是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大市也名副其实。

二、工业强市

虽然当地号称鱼米之乡,但是工业发展也很快,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形成,而且正在朝着一个工业强市迈进。

无锡当地的制造业发达,有14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30家入围制造业企业500强,这个数字比较可观;当地的华虹集成电路已经建设投产,海力士、联动天翼新能源也已经投产,当地还在不断地招商引资,根据统计,2019年的实际利用外资就达到了36亿美元。

不仅如此,当地的服务业也在加快发展,例如物联网产业,当地已经建成车联网先导区,集成电路、软件和大数据都是增长很快,其中集成电路和软件已经实现了产值破千亿,现在还在不断地拓展和实现产业的智能化项目。

2020年上半年,当地的GDP达到了5516.32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了一季度的由负转正,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8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03.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67.56亿元,工业和服务业占据了99%的比重,农业占比已经不足1%,工业化成绩斐然。

三、当地的收入

工业和服务业发达的地区收入一般都不会低,这点体现在苏南地区的无锡更是如此,根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当地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8383元,平均4730.5元每月,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61元,折合5326.8元每月,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9元,折合2919.8元每月,从这个数字来看,当地的收入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比省内的苏北地区高出不少,比山西、安徽和河南的一些地区也高出一截。

四、生活体验休闲宜居

虽然无锡当地的工业发达,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较完善的,休闲去处也比较多。以交通为例,当地还在不断地推进融入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地带,并定位在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领域,承接上海的资源输出,和苏锡常的一体化发展,加快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长高速建设。

因为苏州没有机场,所以当地还在加快苏南硕放机场的规划和优化方案实施,规划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860万人次和14万吨,打造长三角区域性枢纽机场。另外,还在加快无锡(江阴)港集疏运体系建设,规划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5万标箱。推进建成凤翔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启动锡宜城际轨道交通工程。

另外还有加快国际会议中心、雪浪小镇未来中心、中瑞生态城地铁TOD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树立锡东新城、惠山新城的枢纽功能,规划启动蠡湖湾、运河湾建设。力争把无锡打造成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

无锡现在正在加快对万物互联时代的发展,因为电脑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错失,也让当地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例如制造产业的智能化,智能车间等;但当地的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一些文旅休闲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例如大拈花湾、江阴梦东方文化创意基地、宜兴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等,还有江南古运河、翠屏山、鸿山等旅游休闲地。

总之,现在的无锡,城区和农村都在不断地推进优化设施,例如在城区建设智慧城市、棚改、旧改,新建停车位等等;在农村地区,实施绿色农副产品的加工、新建美丽乡村、污水处理、人居环境整治等等。再加上不断修复和完善的湿地和造林绿化,这让当地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宜居宜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