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i東營·最美東營人︱任新成:找油人的征途是戈壁荒漠

引子

在高端院所與戈壁荒漠之間,他選擇了後者,腳踏荒蕪、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迷茫中探尋未知與希望。灑下的汗水,是付出;埋下的種子,是希望。

  他是任新成,現任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首席專家,負責勝利西部探區準噶爾盆地的地質研究和勘探部署工作,爲中國西部發現大油田作出了積極貢獻。作爲一名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勘探戰線上奮戰了近20年的“老兵”,他的夢想始終如一:找油,爲國家找新油!

在大漠找油的任新成

沒有人知道地下什麼樣,因此,勘探人員的工作對象永遠是未知。他們要對資料進行細緻分析,再在腦海中構建出遠古時期的地貌,尋找推測可能存在的儲層,再將沉睡的石油找出來,爲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在從事這項工作近20年的任新成看來,這項工作充滿未知、富有挑戰,更有成就感。

從大學畢業生到勘探專家

2002年,任新成大學畢業,來到中國石化,參與勘探綜合研究工作,從此扛起了爲國“找油”的重任。

地質工程專業的他,參與工作以後,深感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之間還有很大距離。“沒有基礎,找油從何談起?”任新成打下了練就真功夫的決心,一邊從最基礎的地質製圖、地震剖面解釋做起,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學習研究地震資料極性判別、地震地質層位綜合標定等關鍵問題,一邊注重追蹤最前沿物探新技術、地質研究新理論和適用性技術新軟件。

日積月累下,任新成逐漸掌握了地震資料解釋、油氣成藏綜合研究等專業知識。有了基本功後,他開始與其他有經驗的師傅們征戰勝利西部勘探戰線。

在工作中,任新成憑着同樣的信念,不放過每一個機會,如飢似渴地學習。準中4區塊埋藏深、測網較稀,地震波速度橫向變化大,構造形態難以準確識別和描述。爲此,他採用變速成圖方法繪製精細構造圖,清晰刻畫了低幅度構造形態,爲董1井的成果部署與突破進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就這樣,憑藉始終如一的拼勁兒,任新成成功實現了從大學畢業生到勘探專家身份的轉變,完成了從地質到勘探的“轉型”。

從第一口井到一口口井

開展野外地質調查是石油勘探的重要工作內容,基本都是在荒山戈壁等不毛之地進行,周邊人跡罕至,“我們往往需要自己揹着乾糧、水,在山溝裏行走,晚上返程時還要背上白天找到的巖樣,拿回去研究。”任新成說。

在野外工作,到底有多苦,旁人無法感受,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真正有體會。但和喫苦相比,究竟能不能打出油纔是找油人每天都要承受的最大壓力。尤其是當一號人馬集結待命,就等石油勘探人員一句話,決定是否要打——不打,就不可能有新油;打瞭如果沒有,則可能讓一個地區的勘探沉寂許久。

對任新成他們來說,這種失敗隨時隨地可能遭遇,失落與挫敗經常會伴隨左右。往往以爲穩操勝券,打了井卻不見冒油,這時候的失敗感足以壓倒一批人。“打不出油並不可怕,但若因此放棄,那纔是徹底的失敗。”任新成說,前人和他說過搞勘探,油不能不打,不打就意味着放棄一切可能和希望,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你要經受得起成功帶來的喜悅,也要能經受得起失敗帶來的挫折。”

“石油深埋地下,我們會盡最大努力,靠大量資料和精細的地質研究來判斷有油沒油。”在任新成看來,每打一口井都意味着新希望的誕生,真正看到出油的喜悅感是任何事都不可比擬的。如果真沒打出來,也要抓緊時間找問題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繼續在未知中探索新的希望。

就這樣,董1井突破了,永1井突破了,排2井也突破了,永進油田和春光油田相繼發現,從此在準噶爾盆地高高飄揚着來自勝利油田的一面面旗幟。

石油在地質人員的腦海裏

2009年,中石化進行礦權調整,勝利油田接手西部13萬平方千米探區。面對廣闊的西部勘探新區帶,以及謀求新突破的迫切需要,發現新油田成爲任新成和他的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

他們調整思路,開始創新認識車排子地區沙灣組成藏規律,精細描述砂體展布,很快,勝利第77個油田——春風油田也揭開了神祕面紗。春風油田當年上報探明儲量1038萬噸,預測儲量3359萬噸,並建成產能13萬噸,實現了勝利油田在西部探區“當年接手研究、當年發現油田、當年建成產能”的突破。此後三年,他們在春風油田沙灣組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8000萬噸,接近一個億的儲量有力地爲勝利油田打下了西部探區堅實的資源基礎。

2014年,任新成主動請纓到“靜悄悄”的準中探區開展新的研究。那裏地質條件更爲複雜,勘探程度低,認識難度大,“當時勝利已經鑽了7口井,都沒有成功,勘探工作正處於低谷。”

而這種困難正成爲任新成的動力,越是難闖,越要敢闖,“石油在地質人員的腦海裏,只要敢於突破、肯下功夫,一定會有成果。”任新成信心滿滿,“現在,經過多輪次井位部署,我們已經達到了深層和淺層立體勘探的目的,取得了初步發現,在準中實現大突破指日可待。”

爲什麼執着於找油?任新成說,“爲國找油”或許聽起來調門過高,但對於所有勘探人員來講,這就是工作的全部。“作爲一種戰略資源,找到更多還沒被發現的石油,可以讓祖國在國際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

“都說上天容易入地難,現在論‘上天’,人類可以到達月球、火星,論‘入地’,地下1萬米對目前的技術來說已經接近極限,”任新成說,“而探索未知,則令人永遠有無限的衝勁兒。”

現在,他把目光對準了一直沒有取得突破的深層,越是艱難越要向前。任新成堅定着信念、耐得住寂寞,將在戈壁荒漠的征途上一往無前。

相關文章